赏月 以月的名义团聚又怎能不快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赏月 以月亮的名义团聚又怎能不快乐 2010年02月02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连外国人也加入到广州中秋夜的灯河之中,每个人都喜笑颜开。月明之夜,珠江两岸也精心打扮,情侣成双成对来此赏月谈情。一家人一起登上白云山,是很多人喜欢的过节方式。城市的灯光与月光相互辉应,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广州名片广府风俗系列总第109期 候选名片108号 赏月 提名辞广州人在中秋玩灯笼的热情丝毫不逊于元宵灯会,其独有的“竖中秋”之风俗更是一绝,而广式月饼至今仍在国内独占鳌头。索引中秋居于丰收的季节,是一个比较合适感恩的节气。在很多地方都以简单吃月饼取代了中秋的深意时,在广州还是能找到其浓重味道,芋头、柚子、田螺等丰富物品会出现在老广们的祭台上,一家老小用这种形式召唤神灵和祖先一同来享用一年的成果,并许下新一年的愿望。这对传统的承袭也许便藏着一份老广对生活的恭敬。唯心 古人比我们更懂中秋的诗意中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娱乐。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在交通不便的年代,相聚显得很难。圆月之时,有团聚之意。诗意兴浓的年代,人们有颗情感丰富的心,这些因团聚与否而起的喜、怒、哀、愁,正好成了诗人们创作的题材。时代造就诗人,而诗人却以诗歌营造了一个生动的中秋节。唐代诗人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个孤独客在眼前。苏东坡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常将情感寄托在诗作中,或感伤,或愤怒,或诙谐,尽情表露。他和弟弟之间的感情很是动人。由于两人常年各自为官,难以相见。有一次,难得苏东坡有机会路过弟弟家,便在他家过了一次中秋。那时,他们已有六年未在中秋团聚,两人自然有许多感慨。这感慨也都化作了诗文,离别时,苏东坡写“征帆挂西风,别泪滴清颍。留连知无益,惜此须臾景。我生三度别,此别尤酸冷。”诗中没有一个“月”字,但对团聚难的惋惜表露无遗,在政局中,两人都有些身不由己。其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境界则是大家都熟悉的了,读多少次,都还能引人思考。对情人的爱,当然是一个不能错过的题材。诗人张九龄便写《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描写月夜的明亮,秋季的夜露,以及相思之苦。最后一句,有多少无奈与期待。每个年代都有各自的喜与忧,那时的人给那年代的中秋增添了美色,中秋时,摇橹江中,把酒言诗听曲,所有的情绪都凝聚在月下、船上、诗中、曲里。现在的人想起中秋,也都还隐约记得被诗人赋予的情感。他们也会好好安排中秋节,爬爬白云山,拜拜月,或者跟孩子一块提着灯笼逛逛街,自有其喜趣。然还是在某些角落充斥着仓促、浮躁、跟风之感。那种与天地的连接又何如?有多少人让那明月见证,用心对自己、对亲朋、对爱人、对社会说话?或许那一切无需化为字句,情感是否还真实,是否还有勇气释放?秋季,人需收敛沉韵,在美妙的满月下,找回苏东坡似的赤子之心、诗意之心吧。还·俗 登云山·游珠水每逢中秋节,比是满城灯火,社区里、桥上、山中。在广州,不知从何时开始,已经流行起登白云山赏月的习惯。每到中秋,白云山上便布置一新,高树之下是星星点点的灯笼。自有一种与平日不同的风情,山上会举办热闹的灯会,火树银花、灯火通明。很多广州本地人、外来务工者,都会借中秋佳节与家人或朋友,同登白云山。白云山的摩星岭是广州市区内最高峰,不少老广认为,在这个“广州最接近月亮的地方”赏月别有一番滋味。除了山上装饰的各种应节灯饰,游人们戴着各色发光的头饰,提着造型各异的花灯,游走在白云山青山绿水之间,为中秋的白云山更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山顶往下望,是闪烁通明,和天上明月争辉。有些人干脆便在山上席地而坐,带上糕点、小酒当月而品。同样,珠江两岸也精心打扮,迎接来江边赏月的游人。中秋当晚,江上游轮都披上节日盛装,天字码头也会专门装饰,游人可以驻足江边看江景,可以登上游轮,享月光浴,看珠江两岸夜景。 拜月光·挂灯笼八月十五中秋节,从前也叫“月光诞”,南方即有“拜月光”的风俗。每到中秋节,人们一大早便在天台或是门口摆上月饼、茶水、糖果,芋头、菱角、柚子、香蕉、杨桃、柿子等传统的中秋食品,到晚上就一起吃团圆饭。晚饭过后,开始“拜月光”。对月当天,在天台或门口,挂起灯饰,对月而祭。祭月时要焚香燃烛,虔诚地许愿祈福。拜完月光后吃粥、吃田螺,一家老少在一起赏月、畅叙至深夜。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

文档评论(0)

ikangdw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