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一)人员伤亡1.两方面:2.影响因素: 四、中国的自然灾害 【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本P31图2.8,思考: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为什么灾情东重西轻? 【问题探究三】阅读教材P34图2.12,分析我国泥石流和滑坡的叠加地区,并分析叠加的原因。 滑坡与泥石流防御措施 滑坡: ①植树种草,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程 ②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 ③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 ④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 泥石流: ①植树种草,做好泥石流区的绿化工程 ②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 ③修筑排导槽,疏导泥石流物质到特定位置等 风暴潮的防御措施 ①修建、加固沿海塘坝 ②建设、恢复海防林 ③保护沿海堡礁 1954年和1998年的洪水灾害对比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蝗灾灾害的防御措施 1.农业防治: ①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 ②在荒滩坑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蝗灾发生环境的面积 ③植树造林,改变蝗灾区的小气候,减少蝗虫产卵繁殖的场所 2.生物措施: ④保护或者饲养蝗虫的天敌(青蛙.白翅浮鸥等) ⑤大面积施用蝗虫微孢子虫 3.药剂防治: ⑥人工或者飞机大面积喷洒药剂灭蝗 部分自然灾害的有利影响: 1.沙尘暴的有利影响: ①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②提供凝结核,利于成云致雨;③送入大海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④凝结核呈碱性,缓解酸雨现象;⑤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 2.台风: ①带来大量降雨,缓解东部地区旱情;②缓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3.寒潮 ①低温天气有效杀灭害虫和病菌;②带来大量降雪,利于农作物越冬、生长;③提供风能。 4.火山: ①形成矿产资源;②火山灰利于形成肥沃的土壤;③火山粉尘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 三、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 1、蝗灾: (1)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其中,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俗称“蚂蚱”。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 (2)中国飞蝗的主要种类及分布 东亚飞蝗 飞蝗的三个主要亚种和危害地区,其中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华东沿海各省,对我国危害最大。 (3)蝗灾与旱涝的关系 :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补充:我国灭蝗主要采用人工诱捕幼虫、捕杀成虫、挖防虫沟、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等方法。 说明:我国台风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我国南起两广,北至辽宁的漫长海岸地带,时常受到台风的袭击,大多数内陆省份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其中,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部等沿海遭受台风灾害的次数,占总数的1/3以上。 通过阅读图2.32,掌握以下内容: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源地在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发生次数最多、势力最强的一个海区。平均每年有28个台风生成,约占世界台风总数的1/3。 台风主要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受其影响程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 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地区是地均GDP高且台风次数多的地区。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 9月至次年5月(冬半年)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 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3、路径: 偏西路径 偏北路径 东北路径 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4、南北灾害表现: 北方: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降 温、冻害、雨雪等。 探究活动: 东北地区寒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第一,我国东北地区紧邻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使东北地区气温骤降。 第二,初霜时东北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严重危害农牧业生产。 沙尘暴袭击 村庄过程 四、沙尘暴 ——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1、概念: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是指大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能见度低的天气现象。 2、多发时间: 3、发生条件: 冬春季节 (动力) 大风天气 (物质) 地面的沙尘物质。 (气候)气候干燥,植被覆盖少 4、多发地区: 西北、华北、东北、青藏高原2000年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的不在西北沙漠区,而是在内蒙古中部。 华北 ①合理载畜量,推广轮牧;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工程固沙;以减小风速、增加湿度、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基本条件。 ②其次加强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