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配网前推后代潮流计算,
对给定的13节点配电网,熟悉MATLAB语言前腿后代潮流计算程序。
13节点配电网结构如图1所示,支路参数见表1;节点类型及迭代初始电压及各节点所接负荷见表2。
要看懂前推回代法计算程序,报告叙述计算原理及计算流程。绘制计算流程框图。确定前推回代支路次序(广度优先,或深度优先),编写前推回代计算输入文件。进行潮流计算。
整理专利计算结果。
内容包括节点电压;线路潮流分布,网损
总结配电网潮流计算的要点
图1 13节点配电网结构图表1 系统支路参数
支路 R(Ω.)Ω.) )))
maxd=1
k=1
while maxd0.0001PQ2=PQ;%每一次迭代各节点的注入有功和无功相同PL=0.0;
for i=1:NBkf=FT(i,1);%前推始节点号kt=FT(i,2);%前推终节点号x=(PQ2(kf,2)^2+PQ2(kf,3)^2)/V(kf)/V(kf); %计算沿线电流平方APQ1(i,1)=PQ2(kf,2)+RX(i,1)*x;%计算支路首端有功/MW RX(i,1)~RPQ1(i,2)=PQ2(kf,3)+RX(i,2)*x;%计算沿支路的无功损耗/Mvar RX(i,2)~XPQ2(kt,2)= PQ2(kt,2)+PQ1(i,1);%用PQ1去修正支路末端节点的有功P 单位MWPQ2(kt,3)= PQ2(kt,3)+PQ1(i,2);%用PQ1去修正支路末端节点的有功Q 单位MvarPL=PL+RX(i,1)*x;
end
angle(1)=0.0;
for i=NB:-1:1kf=FT(i,2);%回代始节点号kt=FT(i,1);%回代终节点号dv1=(PQ1(i,1)*RX(i,1)+PQ1(i,2)*RX(i,2))/V(kf); %计算支路电压损耗的纵分量dv1dv2=(PQ1(i,1)*RX(i,2)-PQ1(i,2)*RX(i,1))/V(kf); %计算支路电压损耗的横分量dv2V2(kt)=sqrt((V(kf)-dv1)^2+dv2^2);%计算支路末端电压/kVangle(kt)=angle(kf)+atand(dv2/(V(kf)-dv1));%计算支路
end
maxd=abs(V2(2)-V(2));
V2(1)=V(1);
for i=3:1:NNif abs(V2(i)-V(i))maxd;maxd=abs(V2(i)-V(i));endend
maxd
k=k+1
PQ1%潮流分布 即支路首端潮流MVA
V=V2%节点电压模计算结果kV
angle%节点电压角度计算结果单位度
PL%网损单位MW
end
clear
输入文件清单:
function [PQ,FT,RX]=case113()
PQ=[
%节点电压 有功 无功
10.5 0 0
10. 0.6 0.45
10 0.4 0.3
10 0.4 0.28
10 0.6 0.4
10 0.4 0.3
10 0.5 0.35
10 0.5 0.4
];
FT=[
%首端 末端
4 3
6 5
7 5
3 2
5 2
8 2
2 1
];
RX=[
% RX
0.60.35
1.00.55
0.65 0.35
0.62 0.5
0.72 0.75
0.90 0.5
0.54 0.65
];
计算结果清单:
k =7
PQ1 =0.4014 0.28080.4025 0.30140.5025 0.35130.8074 0.58571.5294 1.07820.5036 0.40203.5356 2.6303
V =10.5000 10.1557 10.0776 10.0439 9.9677 9.9107 9.9226 10.0913
angle = 0 0.4716 0.4944 0.4785 0.6815 0.6351 0.6511 0.4101
PL =0.1356MW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 厂区绿的基本原则.doc
- 1 建筑风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doc
- 1 泌尿系常见病及用药培训教材.doc
- 1,2-二丙烷的用途.doc
- 1-03-7 学案 试题版 2013学年 希腊古典文化.doc
- 1-11课同步练习.doc
- 1-2 多体技术的应用.doc
- 1-2-3代希腊民主政治及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doc
- 1-201年恒丰祥公司猕猴桃产业园区机耕道建设项目建议书.docm.doc
- 1-3文献述及开题报告.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