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群老同学建起“Q版39中”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时间: 2011-10-11?来源: 信息时报?作者: 梁健敏
39中83届的老同学在20多年后通过Q群重新取得联系,聚会成为大家回忆青葱岁月的最好方式。
同学们每次聚会,都不忘去探望已经80多岁的宋老师(二排中)。 信息时报讯?(记者?梁健敏?实习生?蔡汝凌)?十一长假,有人回乡探亲,有人旅游结婚,有人在家当“宅神”……而对于一众广州市第三十九中学83届的老同学来说,老同学相聚探访恩师则是长假中最重要的事情。
记者获悉,近年来,广州迎来中小学合并潮,市39中学也被如今的13中合并,不复存在。但是,几个原39中的老同学难忘当年情,自建一个“回顾39中学”的Q群纪念母校,并通过网络找回“失散”近30年的多位同学。
老校被合并,同学建Q群找回“39中”
对40多岁的陈建卿来说,每天的生活都是从在Q群里道一声“早晨”开始的。群里的成员都是她28年前就读的市39中4班的同学,无论工作有多忙,每天她都会打开Q群,看看同学们在讨论什么。这个名为“回顾39中”的QQ群,从去年5月建立后一直很活跃,里面的22位成员都是年过四十的中年人。
28年前,他们都入读北京路禺山市的广州市第39中学。上世纪80年代,正逢改革开放之初,各种教育改革接踵而来,其中一项便是从1984年开始恢复十二年教育。这群1983届的老同学,也是广州“小学读五年、高中读两年”的最后一批学生,具有特殊意义。
“1983年,国家刚刚恢复高考不久,我们级很少人参加高考。两年的高中就是我们难忘的校园生活,高中毕业后,大家便自谋生路,有的去了父母工作的厂子顶岗,有的去了百货运输公司。工作几年后,同学中有的出国、有的搬家,以前没有电话、CALL机,更没有手机、电脑,毕业头几年还有些联系,后来因工作以及搬家,就基本失去联系。”?班里绰号“乐叔”的李先生说。
2006年,广州不少中学合并调整,39中被合并成为13中的西校区,一众老同学闻此唏嘘不已。在中大附近经营布匹生意的周桂嫦为人朴实,大家都喜欢和她来往。得知学校已不复存在的消息后,她十分怀念,并在陈建卿的建议下,合力建立起名为“回顾39中”的QQ群。
30年后相聚,叫起当年绰号无比亲切
“回顾39中”的Q群建立后一呼百应,一个个“潜水”的同学,慢慢冒出来了。年过四十的他们对电脑并不算太熟悉,但是Q群促使他们每天开电脑。不会打字的就用手写版;没有QQ号码的,干脆先用子女的号码,等自己慢慢学会了才重新申请。遇到要聚会的,不太熟悉电脑的也可以简单地回一句,“去”,还是“不去”。
记者加入到这个群里“围观”发现,国庆临近,Q群异常活跃,拜访老师成了群里的头等大事。10月3日,十几位83届高二(4)班的同学在Q上相约,一齐拜访了当年任教数学的宋老师。同学们见面,一下子叫不出真名,但“绰号”没一个是叫不出的。一时间“太爷”、“刘备”、“饶命”、“阿鱼”、“班长”、“招叔”、“乐叔”……此起彼落。而当年手执教鞭的宋老师如今已经80多岁,但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清晰,甚至还能准确地叫出每个人的名字,记得每个学生当年坐在哪个座位。见到学生个个成才,宋老师开心地拿出相机给大家拍照。这几年,80多岁的宋老师身体没那么好了,所以每次聚会吃饭,同学“刘备”就会在一旁搀扶,女生“青青”则为老师夹菜,饭后乐叔总会开车把老师送回家。
不比财富不拉关系聚会只为回忆青葱岁月
建立Q群后,“队伍”便一天天壮大,从零星几人变成现在的20多人,“足足凑齐两支足球队”。他们大部分都是居住在广州,也有一些身居海外,班里有7名同学已移居美国,从建立Q群联系之后,他们回国也会经常相聚。
与现在一些同学聚会目的为拉关系找门路不一样,这帮老校友之间从来不谈工作,大家彼此也不大清楚各自是从事什么行业的。“没必要”,陈建卿说,“人年纪大了,不是考虑有多少财富的问题。”
“我们的同学当中绝对有大老板,也有工作不如意申请廉租房的,但是大家聚会,从来不会显摆,也没有谁去诉苦,大家从不讲家事和工作上的事,讲的都是回忆。?说说谁当年和谁拍拖,或是谁借钱不还啊,互相调侃。”小余说。“过去快30年了,但总觉得学生时代是最纯真的。虽然其他的同学还无法联系上,但大家都没有放弃寻找,总是期待能够聚合当年班里所有的同学。”陈建卿说。
陈建卿还告诉记者,适逢今年是39中83届校友相识30周年,她11月份将会组织同学们故地重游,重温当年学生生涯的青葱岁月,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相关链接
广州市第三十九中
广州市第三十九中学创建于1956年,学校位于广州市中心区北京路禺山市。前身为私立广州市诚信会计补习学校,诚信初级文化补习学校。1965年曾是广州市教育局定为推行半工半读的试点学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