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1物理学史-中国古代物理学论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盖天说:起源于殷周时期。《周易》:“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后发展为“天似盖笠,地法覆 ” 浑天说:代表人物是东汉张衡(公元78年-139年),生于河南南阳石桥镇,公元111年担任太史令,主持天象观测、编订历法,发明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张衡在《浑天仪图注》中写到:“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认为大地是球形的、运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用一个天壳和附天而行的日月五星来解释天文现象。和西方同一时期的“地心说”相似。张衡强调:“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国际天文学组织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和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 宣夜说:《晋书·天文志》记载:“宣夜之书亡,惟汉秘书郎 萌记先师相传云: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 精绝,故苍苍然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六.天文学 启 明 之 光: 一. 中 国 古 代 的 物 理 学 萌 芽 水力浑象与地动仪 七. 中国古代物理学的特点 中国古代物理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连续发展与阶段高潮的特点。 与同一古代时期的任何一个民族相比,中国古代物理学具有特别丰富的内容,在力、热光、电、声、磁和物质结构诸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 中国古代物理学在内容上,虽然主要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但古人观察得特别敏锐,描述得非常细致。而且能在“不原其理”的情况下以巧思对物理现象加以应用。 在思维方法上,虽然主要是直观的观察与猜测,但突出体现了中国整体思维的特点:注重整体、着重联系、界限模糊。 在社会功能上,有实用性的特点,集中体现在高超的技术成就及与各种哲学思想的融会上。 中国古代物理学的不足之处: 在内容上,较多的是对具体物理现象的孤立考察,缺少对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因此少有物理理论。 在研究方法上,由于受到整体思维理论框架的束缚,对物理现象的思考与解释通常采用一般的模糊的、形象的证明方式,常是笼统的,可此可彼的泛泛方法。缺乏对物理现象的具体分析与逻辑思考。 缺乏与数学的结合,不善于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因此很难正确把握物理规律和建立理论。 在物理实验上很少进行定量的研究,缺乏碓实验的重视。 思考题: 中国古代有哪些突出的物理学成就?有哪些重要的物理学家? 沈括有哪些科学贡献? 中国古代物理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简述近代物理学未能在中国诞生的原因。 *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透光镜”的原理进行了分析:“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纹)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 平面镜:“景,日之光反烛人,则景在日与人之间” 凸面镜:“鉴团,景一。…鉴者近,则所鉴大,景亦大;其远,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正。” 即鉴团只成一缩小的正立的像(虚)。 凹面镜:“鉴洼,景,一小而易,一大而正,说在中之外、内。… …中之内,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远中,则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正,起于中缘正而长其直也。中之外,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远中,则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易。合于中长直也。”“鉴洼”即凹面镜,“中”为焦点,“易”即倒置。 2.光的反射与镜面成像 《墨经》中论述了光的反射,包括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反射情况。 镜术:利用平面镜成像制成“万花筒”样的“魔镜”:日月镜、四规镜等。 “灯衢(qú)”(清代黄履庄造):“做小屋一间,内悬灯数盏,人入其中,如至通街大市,人间稠杂,灯火连绵,一望数里。” “罗汉堂”(清代郑复光造):从侧面小洞向里看“千门万户,百千罗汉”。 凹凸面镜:殷武丁时期就出现了凹、凸面铜镜。 透光镜:现上海博物馆珍藏有西汉时期的“透光镜”(青铜)。 隋唐《古镜记》记载:“承日照之,则背上文字,墨入影内,纤毫无失”。 沈括:“阳燧面洼,以一指迫而照之则正,渐远则无所见,过此遂倒。” “小鉴不能全观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覆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 3.光的折射与透镜 ※冰透镜:西汉《淮南万毕术》记载:”削冰令圆,举向以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鲫鱼杯:宋代《春渚(zh?)纪闻》:“有一鲫,长寸许,游泳可爱。水倒出,鱼不复见。复酌水酒中,须臾一鱼泛然而起。” ※ “蝴蝶杯”、“兰花杯”等。 4.光的色散 雨后成虹和造虹实验: 唐初孔颖达《礼记注疏》“日照雨滴则虹生” 唐代张志和《玄真子》“雨色映日而为虹”“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 南宋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