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学》教案(供2002级中医专业本科使用)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2005年2 月 18日
课程名称 伤寒学 授课内容 第一章 第一节: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第二节:《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
第三节:《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第四节:《伤寒论》与《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 授课时数 3(12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教学目的 1.掌握伤寒学的概念及学科确立的基本要素。
2.了解《伤寒论》的形成与发展概况,《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伤寒论》与《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1.《伤寒论》的学术地位及著书的时代背景、动机。
2.《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3.《伤寒论》与《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
重点
、
难点
、
思考题
重点:
1.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2.《伤寒论》与《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
思考题:
1.简述《伤寒学》的基本概念,并说明确立《伤寒学》的依据。
2.简述《伤寒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沿革。
3.简述《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及成就。
4.试述《伤寒论》与《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伤寒学》熊曼琪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1月。
2.《伤寒论译释》南京中医药学院伤寒论教研室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10月。
3.《伤寒论汤证论治》李文瑞等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9月第1版。
《伤寒学》教案(供2002级中医专业本科使用)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2005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伤寒学 授课内容 第五节: 伤寒的涵义
第六节:伤寒的病因、发病与传变
第七节:伤寒的辨证方法
第八节:伤寒的治则治法
授课时数 3(12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教学目的 1.掌握伤寒的涵义、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及六经传变规律。
2. 熟悉伤寒的辨证方法与治则治法
教
学
过
程 1.广义伤寒与狭义伤寒的概念、中医伤寒与西医伤寒之不同。
2.伤寒的病因、发病及传变的三要素。
3.伤寒的辨证方法。
4.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关系。
5.伤寒的基本治则及治法的运用。
重点
、
难点
、
思考题 重点:
1.伤寒的涵义。
2.伤寒的辨证方法及治法。
思考题:
1.广义伤寒与狭义伤寒有何不同?
2.伤寒的病因是什么?影响伤寒发病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六经病传变因素有哪些?判断六经病传变与否的依据是什么?
4.怎样理解伤寒的六经辨证?简述其主要内容。
5.简述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脏腑经络辨证的关系。
6.简述伤寒的治则治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伤寒学》熊曼琪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1月。
2.《伤寒论译释》南京中医药学院伤寒论教研室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10月。
3.《伤寒论汤证论治》李文瑞等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9月第1版。
《 伤寒学》教案(供2002级中医专业本科使用)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2005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伤寒学 授课内容 第二章 概论、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 授课时数 3(12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教学目的 1.熟悉太阳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2.掌握太阳病的概念、证型、诊断、治则。
3.掌握太阳病的提纲与分型
4.熟悉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 教
学
过
程 1.太阳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关系。
2.太阳病概念、分类、诊断、治则
3.太阳病提纲
4.太阳病分型:中风、伤寒、温病。
5.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 重点
、
难点
、
思考题 重点:
1.太阳病概念、分类、诊断、治则。
2.太阳病提纲
3.太阳病分型:中风、伤寒、温病。
4.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
思考题:
1.何谓太阳病提纲?其意义为何?
2.太阳病分为几类?各自的特点如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伤寒学》熊曼琪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1月。
2.《伤寒论译释》南京中医药学院伤寒论教研室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10月。
3.《伤寒论汤证论治》李文瑞等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9月第1版。
《 伤寒学》教案(供2002级中医专业本科使用)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