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鲍鹏山说孔子道德与成功
◎ 鲍鹏山:《说孔子》第九章 道德与成功 (阅读449次)鲍鹏山:《说孔子》
第九章 道德与成功55岁到68岁,这是孔子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整整14年的时间,他一直在周游列国。他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诸侯,能够听从他的教导,能够理解他的理想,推广他的道义,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是这14年下来,应该说他是失败的。在这个过程里面,他见过很多人,经过很多的事,这些人和这些事,虽然没有帮助孔子实现他政治上的成功,但是对于孔子本人人格上的成功,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磨炼。
据《孔子家语?辨物》记载,在鲁哀公三年的五月份左右, 60岁的孔子来到了陈国,见到了陈闵公。陈闵公对孔子这样一位文化名人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待以上宾,把国家最好的馆舍分给他和他的学生来住(《孔子家语?辨物》)。孔子在陈国过了一段非常平静的日子。在这一段时间里面,他主要和他的学生们在探讨文化,而陈这个地方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巫风昌盛,老百姓大多数都能歌善舞。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诗经》里面,有陈风十首,就是陈地方的民歌十首,收录在今天的《诗经》里面,这十首诗都非常的浪漫,富有诗情画意。像陈风里面的《月出》、像《泽陂》、像《东门之杨》、像《宛丘》,这些诗歌,可以说没有一首不是迷离惝恍,令人如梦如痴。我曾经在一本书里面讲到,《月出》这首诗,是《诗经》中最美的一首诗。我们看看这首诗的第一章,是这样写的: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翻译过来,是: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
那个美人真漂亮啊。
步履款款身苗条啊,
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真是太美了,这就是陈国的音乐,是陈国的民歌。所以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陈国就沉浸在这样的一种浪漫氛围之中。
陈风里还有一首诗叫《宛丘》,根据《韩诗外传》的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在陈国的时候,曾经到过宛丘这个地方去游玩。那么《宛丘》这首诗是怎么写的呢?我们也来看看它的第一章,它的原诗是这样的: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翻译过来:
你腰身儿晃啊,舞在宛丘上啊,
我真动了情啊,可是没希望啊。
看,陈国的民歌都是一往情深。在《诗经》305首里面,在《诗经》国风的160首里,它只占了10首,但质量非常高。而且我们知道孔子对《诗经》是非常爱好的,按司马迁的记载,305首“孔子皆弦歌之”,现在孔子到了陈国,在宛丘之上唱着《宛丘》这首歌,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孔子在陈国这一段时间过得很平静,而且应该说是带点浪漫情怀的。
在这期间,鲁国传来消息,季桓子死了。此人和孔子有不少恩怨,两人曾有比较亲密的合作与信任,但终于分道扬镳,这就是齐人馈女乐的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病重的季桓子抱病出游,望着鲁国的山川城郭,感慨万端。对身边人说:“这个国家曾经是有希望强大起来的啊。只因为我得罪了孔子,不听从他的教导,就失去了这样的历史机遇了。”在内疚自责之中,他回过头来,对儿子季孙肥(后谥康子)说:
“我死后,你在鲁国做相时,你一定要把孔子招回来。”
没几天,季桓子就死了。季桓子要儿子季孙肥招回孔子,一是为鲁国着想,希望鲁国在孔子指引下强盛起来;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自己的愧疚:他对孔子,毕竟抱有人格上的巨大尊重。孔子因为他的缘故背井离乡这么多年,他是难辞其疚的。他希望他的儿子能予以补偿。
孔子听到这样的消息,一定是感慨系之吧。他自鲁定公13年(公元前497年),离开祖国到此(鲁哀公3年公元前492年),已五年,孔子听到季桓子死前留言,大约还要晚一些。当初他离开鲁国时,走走停停,徘徊观望,行动迟缓。学生们埋怨他走得太慢,他说:“我走得这样缓慢迟疑,这是离开父母之国的正常心情和正确道理啊。”(《孟子?万章下》)
现在,听到了这样的消息,不能不触动他的归乡之思。我们知道,孔子对鲁国的感情,是双重的,因为鲁国对他而言,是双重故乡:血缘上的故乡与文化精神上的故乡。他生于鲁国,自他的六世祖孔防叔开始(一说自他的八世祖木金父起),他的家族就在鲁国繁衍生息,所以,鲁国是他名副其实的祖国。同时,鲁国的始祖为周公,鲁国的文化是周公礼乐文化的嫡传,在“礼失而求诸野”的春秋末年,周代礼乐文化的重镇就在鲁国。孔子全心向慕的古代圣人,第一就是周公;孔子热烈赞美并坚决维护的古代文化,就是周王朝的礼乐文化。所以,鲁国还是他的精神故乡,文化故乡,是他的思想资源。他虽在外周游,心却时时牵挂鲁国,眼光也时时在眺望着故乡。
现在,他似乎看到了回国的希望,看到了回到祖国一展政治抱负的希望。他兴奋地对弟子们说:
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我们回去吧,回去吧。在鲁国我还有很多的学生啊,这些学生我有好多年没见面了,还不知道他们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