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复习带论述.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复习重点 1、天体系统级别由高到低 地月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自身太阳与地球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水多以液态存在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外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天气状况、日照时长 16、地球自转的意义 ①昼夜更替现象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更替1)找两地的经度差: 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在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和小于180°时),或经度差=180°—两经度和。(两经度和大于180°时)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20、日期分界线及变化规律 ①两条日界线的区别是向东日期加一天的是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日期减一天的是国际日期变更线180°。 ②只有太阳直射本初子午线时,180°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也为次日的0时),此时全球各地才处于同一个日期内,而绝大多数情况下全球各地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 ③国际日期变更线与180°经线不是完全重合的,所以过180°经线日期不一定变更,具体表现为可增加一天,也可减少一天,或日期不变。 ④0时经线每时每刻都在向西运动,最终靠拢180°经线,全球处于同一天。然后继续不断向西运动,新一天的范围不短扩大。 21、昼夜更替的周期 24 小时 ,地转偏向力大小的分布规律:地转偏向力大小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赤道为零。两极地转偏向力最大春分3.21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春分到夏至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那天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上出现极昼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秋分9.23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然后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南移至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那天北极圈以上出现极夜夏季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半球达到最小北回归线以北南半球H=90o-|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20、描述地中海、温带海洋、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四种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植被及分布规律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特点 终年温和湿润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 分布:南北纬40—60度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受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特点: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分布: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西岸 热带沙漠: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特点:终年高温少雨 植被:热带荒漠 分布: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部 热带草原: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特点:终年高温 干湿两季明显 分布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 21、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mm 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300mm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mm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200mm 寒带 苔原气

文档评论(0)

w66333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