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包拯》教案语文版.docVIP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包拯》教案语文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包拯》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以及结构形式。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通过本文记叙,认识包拯——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教育学生要为人刚正、廉洁,使学生热爱今天的新社会。 4、学习利用工具书,学习古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 1、学习利用工具书,学习古文。 2、了解包拯的优秀品质。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通读课文,熟悉课文。读准字音。 二、导入新课“青天大人”是我们对封建社会清正廉明的官吏的美,其中包拯青天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今天来学习这篇古文《包拯》。 三、正课 1、全班齐声朗读课文。 2、比照阅读。对照课文,根据下边注释,大体了解本文记叙的相关内容。明确:本文介绍了包拯为官期间发生的几件事,表现包拯的优秀品质。 3、补充课文字词解释,再读课文。 主来诉:失主/起诉杀而鬻之:表顺接/代牛 惊服:吃惊/叹服徙知端州:平迁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因为/都/用来/赠送 使契丹:出使其人遂无以对:就,于是/用来/应对,回答 虽甚嫉恶:即使/很,十分不从吾志:听从 4、学生分组朗读课文。 5、请学生试译下列语句。 ①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明确:(当时)有人偷割别人家的牛的舌头,失主来告状。 ②涿州亦尝开门矣,剌疆事何必开便门哉? 明确:涿州也曾经开城门,剌探边疆军事机密,何必开便门呢? ③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明确:(有些人)即使很嫉妒(他),可是没有一个不因为(他)的忠心恕道而推崇他的。 6、请学生复述文中介绍包拯的四件事。 四、作业: 1、文中表明包拯廉洁奉公的语句:2、文中表现包拯爱憎分明的语句:3、文中表现包拯生活俭朴的语句:4、文中表现包拯改革诉讼制度的语句: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小组讨论 1、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包拯的廉洁的美好品格?通过什么事例表现?明确: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文中通过包拯在端州任职,一改以往惯例,不谋私利的事例可以看出他的廉洁的美好品格。 2、包拯性格刚烈,可是他爱憎分明,又有原则性,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明确: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3、文中包拯位高权重,可是他生活极为俭朴,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明确: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4、包拯素以“包青天”见称,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能够直接面对百姓,倾听他们的冤情呢?明确: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5、包拯严以律己,对后世子孙同样充满了希望,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他对后世子孙的训诫?明确: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三、分析 1、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本文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文章开篇先介绍人物姓名、籍贯等。第二步,以人物生平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第三步以议论的表达方式,评价人物,本文最后一段从人物的性格,为人处事,生活简朴作风以及遗训四个方面总结了上文。因而全文脉络清晰,详略有致。文章还采用了对比手法来写。 2、本文结构特点。先分说后总说,先记叙,后议论。 3、本文以事写人审盗割牛舌案——表现包拯机智,断案如神。任职于端州——表现包拯廉洁奉公。使契丹——表现人物立场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任开封府——历明吏制、广开言听。 四、小结本文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包拯青天这个人物,告诉我们为官清正廉洁,才能造福一方百姓,造福于国家。 五、作业在封建社会,类似包拯的清官还有哪一些,你能说说他们的故事吗? 〖材料〗以海瑞为例,他生于明朝衰弊之际,一直以“天下治安”为念。为淳安知县时,他“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及任职朝廷,他更不顾身家性命,指斥时弊:“今大臣持禄而好谀,小臣畏罪而结舌,臣不胜愤恨”。他逆批龙鳞,对皇帝说:“吏贪官横,民不聊生”,“陛下之误多矣”。连皇帝也赞叹道:“此人可方比干”。清康熙朝以清官辈出著称,这与当时朝廷和士人推崇理学、崇尚清节的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像人称“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曾对康熙帝说,自己之清廉来自家教,“臣父在日,常训臣以廉谨报效朝廷。若受人一钱,不惟不忠,且不孝”。故其在官,“不以妻子自随。斋用丝粟以上,皆运致于家。循分自尽,而人皆信之”。这可以说是“赔本”做官之典范。著名清官于成龙,出仕时即表示“某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终其一生,摒绝馈送,“凡在亲戚交游相请托者,概行峻拒。所属人员并戚友,一介不取”。康熙帝称其“服官敦廉隅,抗志贵孤洁”,为“理学之真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清初实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