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文化发展调研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镇文化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切实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笔者就XX文化发展作了深入调研,提出一些建议和打算。一、基本概况小河镇地处大药山东麓,牛栏江西岸,距县城143公里,北接红山乡,西北倚东坪乡,西南连药山镇,东南邻新店乡,东隔牛栏江与鲁甸县乐红乡、梭山乡相望;地处两县六乡镇腹心地带,国土面积平方公里···略去部分 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最高海拔3950米,最低海拔701米,相对高差3249米,典型的立体气候,独特的地形地貌,独特的自然条件,独特的资源优势,独特的人文景观,独特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小河镇特有的历史文化。二、发展优势一是竹山“狗鼻子”当年大军生与死的剿匪精神历代传诵;现存拖车的龙氏碉堡体现着中国“龙文化”的精髓;著名治癌专家黄传贵展示着小河人的风采。小河镇发展历程中积淀的历史文化,丰富了小河思想文化发展、繁荣的内涵。二是小河镇是多民族聚居乡镇,民族特色文化种类多、内容广,少数民族服饰、语言、原生态音乐、舞蹈等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传统节日如彝族“火把节”、苗族“四月八”、“姊妹节”、“芦笙节”、“赶秋节”、“鼓藏节”等。苗族能歌善舞,古歌、飞歌、情歌,芦笙舞、古瓢舞、木鼓舞、板凳舞,尽展苗族风情。苗族人口主要聚居马安村、竹山村、山堡村,依然保留着独具本民族特色的衣着打扮、服饰制作工艺、语言、节日等民族风俗。苗族服饰有“穿在身上的史书”之称。一年一度的苗族花山节,既诠释了苗族历史和“穿在身上的史书”,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延续和拓展了民族民间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地方文化。小河镇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文艺事业成绩斐然。····小河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广场舞为载体的集镇文化活动繁荣,小河镇广场舞曾被昭通电视台选播,全民健身运动气氛较好。一是通过不懈努力,集镇新区建设和老区改造完成投资XX万元,老区砖混房屋立面改造已全部完成,两座高架桥、两座人行石拱桥已全面竣工,展现了青瓦白墙、深具“水乡古韵”的新小河。二是全镇14个村远程教育设备全部安装调试完成,镇党委督促村两委干部定期组织群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农业科学技术和各种文化艺术宣传片,使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得以提升、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科学种养水平逐步提高。三是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镇文化站、文化活动广场改扩建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为小河镇思想文化发展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重视不够、保障不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一些先进思想大量涌入,人们在盲目追求“西化”的进程中,逐渐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发展,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对群众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视、支持力度较弱,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总量偏少,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氛围不浓,社会力量参与仍然缺位。部分村级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级部门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村文化建设可有可无,而上级主管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较少,导致部分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常年没有或只有很少活动经费,农村文化活动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乡镇文化活动经费无保障,文化设施简陋,无法起到宣传教化、休闲娱乐的作用。是投入不足、设施滞后。各项建设任务增多、资金投入增多,使得投入到文化发展的资金极为有限,从而制约了文化的发展繁荣。小河镇马鞍、竹山、山堡等3个苗族彝族村,距离集镇较远,而当地没有民族文化广场,许多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民族文化潜力无法得到全面挖掘、民族精神无法完全得以体现。投入不足,设施滞后,成为小河镇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是人才缺乏、力量薄弱。小河镇文化站技术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目前只有2个人,而且都不是专业的文化工作者,加之长期得不到培训学习,整体素质亟待提高,而且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没有文化管理员,农村文化工作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正确引导,文化工作没有“脚”,难以站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农村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儿童,使得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后备力量明显不足,文化工作质量不高,各项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挖掘不深、推介不力。小河镇由于地处偏远,山高路陡,在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研究方面都相对滞后。一方面缺乏专业的文艺工作者和民族民俗文化研究者,对小河镇人文地理优势、历史事件、民间传说、民族文化、名人轶事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和推介,缺少有深度的研究论文和成果,阻碍了小河民族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由于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使传统手工艺、民族民间文化和土特产资源开发、推介力度不大,没有形成规模,未能创造经济效益反哺文化经济的增长,从而制约了小河镇思想文化的发展繁荣。是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小

文档评论(0)

wang198104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