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出洞下穿省道(小导洞法)及省道改移施工方案》.doc

《某隧道出洞下穿省道(小导洞法)及省道改移施工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 1.1 编制依据 1 1.2 工程概况 1 1.3 地形地貌 1 1.4 工程地质 2 第二章 施工总体部署 3 2.1 施工计划安排 3 2.2 材料供应情况 3 2.3 材料供应计划 4 2.4 劳动力配置 4 2.5 机械设备配置 5 第三章 出洞施工程序 6 3.1 施工工艺流程 8 3.2 截水沟的砌筑 8 3.3 边仰坡开挖及防护 9 3.4 管棚施工 10 3.5 小导洞施工 15 3.6 暗洞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 18 3.7仰拱施工 23 3.8二次衬砌施工 25 3.9监控量测 29 第四章 质量保证措施 33 4.1 质量保证体系 33 4.2 质量保证措施 33 4.3 质量方针和目标 34 4.4贯彻项目部自检质检体系 34 4.5 质量控制细则 35 第五章 环境保证措施 36 第七章 安全保证措施 37 第八章 文明施工 39 第一章 概述 1.1 编制依据 1、湖北恩来、恩黔高速公路TJ-2合同段《某某某隧道二阶段施工设计图》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F60-2009); 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60-2009);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1.2 工程概况 某某某隧道为一座上、下行分离的上行三车道下行两车道的高速公路隧道。 本隧道右线YK32+661~YK33+186,长525米。隧道测设线间距进口13.90m,中间17.66m,出口10.88m。其中右线出口段YK33+067~YK33+183为暗挖段,YK33+183~YK33+186为明挖段,明暗挖分界线里程为YK33+183,洞身段最大埋深142.71m,最小埋深2.814m,出口段覆盖层较浅,自然坡度35°,其中ZK33+067~YK33+131设计为SX-Ⅳc衬砌,YK33+131~YK33+151设计为SX-Ⅳb衬砌,YK33+151~YK33+161设计为SX-Ⅴa衬砌, YK33+161~YK33+183设计为SX-Ⅴa加强衬砌,该段隧道处于10.5‰的下坡,线路位于缓和曲线上。出口段下穿S232省道,省道设计双向2车道,宽9米,隧道右测设线与省道交叉角为75°,省道路面与隧道内轮廓拱顶最小高差5.516米。 左线起讫桩号ZK32+676~ZK33+182.41,其中出口段ZK33+072.41~ZK33+172.41为暗挖段,ZK33+172.41~ZK33+182.41为明挖段,明暗挖分界线里程为ZK33+172.41,洞身段最大埋深132.32m,最小埋深2.814m,出口段覆盖层较浅,其中ZK33+072.41~ZK33+132.41设计为SX-Ⅳa衬砌,ZK33+132.41~ZK33+152.41设计为SX-Ⅴb衬砌, ZK33+152.41~ZK33+172.41设计为SX-Ⅴa加强衬砌,该段隧道处于10.5‰的下坡,线路位于缓和曲线上。出口段下穿S232省道,省道设计双向2车道,宽9米,隧道左测设线与省道交叉角为75°,省道路面与隧道内轮廓拱顶最小高差5.269米。 1.3 地形地貌 隧址区属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峰丛地貌,隧道走向呈东北~西南向,隧道穿越段地面标高在834.00~982.00m之间,相对高差约148m,地势起伏较大。隧道进口位于一缓坡上,坡度约为15°,坡向约40°,山坡上分布有少量居民点;出口所处斜坡较陡,坡度约35°,坡向约172°,自然山坡均处于稳定状态。进出口溶蚀现象较发育,可见溶沟、溶槽、溶蚀洼地、落水洞等。 1.4 工程地质 YK33+077~YK33+160段,长83m:该段为级围岩,围岩质量指标BQ?/[BQ]=327/307。围岩中风化白云质灰岩,单斜缓倾,属较硬、破碎-较破碎,中厚层状围岩;受缓倾角影响,岩溶发育,雨季地下水出水状态为淋雨状。 YK33+160~YK33+186(出口)段,长26m:该段为V级围岩,覆盖层稳定性差,洞口段下伏基岩浅埋及顺向,在不利因素干扰下易形成顺坡滑坍影响洞口施工及下方公路的安全运营。 ZK33+040~ZK33+080段,长40m:该段为III级围岩,围岩质量指标BQ?/[BQ]=362/362。围岩为中风化白云质灰岩,单斜缓倾角;属较硬岩、较完整、中层层状结构;无地下水,岩溶不发育;缓倾岩层拱部有局部发生掉快或块体坍塌的可能。 ZK33+080~ZK33+160段,长80m:该段为IV级围岩,围岩质量指标BQ?/[BQ]=327/307。围岩中风化白云质灰岩,单斜缓倾,属较硬、破碎-较破碎,中厚层状结构;受缓倾角影响,岩溶发育,雨季地下水出水状态为淋雨

文档评论(0)

zipzoo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