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申论利器人民网评论文章.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最悲伤作文”如何抵达温暖光亮   扶贫,除了政府主导、民众互帮,更离不了社会力量参与       据报道,“最悲伤作文”的发现者、索玛慈善基金会负责人近日因涉嫌非法买卖国有飞播林地,并违法改变土地用途、违法建设而被当地森林公安带走调查,基金会旗下的索玛花爱心小学将被强拆。8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西昌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该小学无办学资质等5项拆除依据和理由。当地教育局还表示,目前已安置该校学生分流就读,确保适龄儿童全部入学。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正在人们为“最悲伤作文”作者木苦依五木的悲苦命运牵肠挂肚,希望像她那样的孤儿和贫困儿童都有一个明媚前程时,突然传出有爱心小学遭遇强拆的消息,不免怅然若失,尽管被强拆的并不是木苦依五木所在的那所小学。   根据情况通报可知,学校被拆除属实,被拆理由更是堂堂正正。办学须有资质,更需依法申请办学手续,这是法治时代无需重申的常识。索玛花爱心小学存在涉嫌违法建设、非法办学等多个问题,如果确有其事,当地政府部门依法拆除,无可厚非。然而,“最悲伤作文”引来了对当地贫困现象的关注,甚至引发了一些对当地不作为的批评。在这个时候,当地政府部门对爱心小学作出这样的决定,难免引起人们的猜想和不理解,把自己置于百口莫辩的舆论风险之中。有网友表示,索玛花爱心小学存续已达数年,去年不拆,前年不拆,偏偏在“最悲伤作文”轰动互联网之后采取强制措施,“不去解决志愿者反映的问题,却解决反映问题的志愿者”,真是匪夷所思。   说当地政府不解决实际问题,轻率而有失公允。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已表示,“将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尽管如此,仍让人难释重负。大凉山儿童失学现象由来已久,像木苦依五木一样的孤儿也非少数,不少家庭因学校路远等原因而放弃让孩子入学。将爱心小学关闭,固然有快刀斩乱麻的决绝,但也显得生硬粗放,给人一种拒绝社会力量援助的冷硬感。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如果政府工作更细致入微,不留盲区,不存遗憾,使当地物阜民熙,何需志愿者纷至沓来?相反,如果奉行家丑不可外扬的狭隘思维,迷恋锯箭疗伤的短视思维,染上外力推一下自己动一下的被动思维,恐怕受伤的就是当地民众。   政府部门不是万能的,有该管的和必须管好的事,也有一时之间管不好的事。正因如此,化解当地贫困难题,需要各方协力同心。扶贫,除了政府主导、民众互帮,践行孟子提出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的互助观,更离不了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力有不逮的地方,就是民间组织大有可为的舞台;政府偶有失灵的空当,正是社会力量迅速填空的时机。   距离全面小康的既定目标,只有5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无论政府还是社会,多搭台,少拆台,相互补台,才能好戏连台;不缺位,多补位,互有作为,民众生活就会更有质地、更有品位。如此,“最悲伤作文”式的题材就会枯竭,木苦依五木们的笑容就会更多一些。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02日 05 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南京宝马案回应质疑应更有力   再专业的知识判断,都需要直面公众基于常识的疑虑,也离不开开放化的程序设计和当事人监督   一波三折的南京宝马肇事案又有新进展。南京市交管局日前发布最新消息,称肇事司机王季进经权威机构鉴定,其在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对此律师表示,今后在法院进行量刑时,很有可能参照这一鉴定结论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   这一极端交通肇事事故发生后,引起了大众舆论的广泛关注。从肇事者是否酒驾、毒驾,到是不是替人“顶包”,警方执法经历过山车般的“质疑—释惑”过程,但效果似乎并不是很好。尤其是警方一开始称“车速确实要比身边车辆快一些,但并没有出现狂奔的现象”,而随后鉴定出的肇事车时速达195.2公里。有此背景,该案的执法进程应当更加开放透明、精耕细作,以提前防范可能发生的质疑。   遗憾的是,依据法律规定进行的司法鉴定,对此的回应不够有力。鉴定的详细依据是什么?如何证明作案时正好处于发病状态?司机王某家庭背景对鉴定结论有无影响?受害人家属提出,“鉴定书上关于作案时的精神状态是如何鉴定出来的”?这些疑问说到底,都是担心“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会成为一种人为减罪的“神器”。   不可否认,警方无论是委托医疗机构进行司法鉴定,还是只向被害人家属通报鉴定意见结果,都是严格遵照了法律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自然消除公众疑问。   本案中,王季进被抓后的异常表现,究竟是平时就存在精神疾病,还是经历交通事故后受到精神刺激?目击者称其开车前曾情绪异常、不断讲“烦死了”,这是否构成精神障碍疾病的充分必要证据?现代社会人的压力都很大,“路怒症”现象更是普遍,如何区分正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