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频考点解读】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热点题型】
题型一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调节方式
例1. 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刺激a点引起A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
B. 图中D代表的结构为传入神经
C. 若刺激E,A不发生反应,说明E被破坏
D. 刺激b点后,甲、乙电位计读数都有变化
答案:C
【提分秘籍】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2)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在突触处,兴奋单向传递,所以兴奋只能由感受器传给神经中枢,而不能由神经中枢传给感受器。
【举一反三】
在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 )
A. 感受器
B.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 效应器
答案:C
【方法技巧】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被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作用机理不同。
感受器被破坏后,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被破坏后,兴奋可以产生,但无法传导;神经中枢被破坏后,无法对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
题型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重要程度
例2. 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传至未兴奋部位
C. 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D. 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答案:D
【提分秘籍】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
过程:
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1)图示
(2)解读:a点——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de段——静息电位。
【高考警示】
(1)细胞外液中K+浓度会影响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而细胞外液中Na+几乎无影响;细胞外液中Na+浓度会影响受刺激神经膜的动作电位大小,而细胞外液中K+浓度几乎无影响。
(2)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协助扩散;同理,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的外流也属于协助扩散。
(3)在生物学试题中,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往往与电流方向一致。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B. 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 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 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答案:A
题型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例3.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解析:a中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变,是通过神经递质胞吐的过程来实现的,消耗能量;神经递质能够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具有专一性,能够与特定的神经递质结合;①是突触小泡,里面含有神经递质,b处兴奋产生后,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答案:B
【提分秘籍】
1.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过程
2.传递特点
(1)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上。
(2)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所以,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
【高考警示】突触小体≠突触
(1)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2-28 5W1H教材(中英文).pptx
- 2016-3-10兰州理工生物2下完.ppt
- 2016-7-反转录-病毒.ppt
- 2016-2017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考试考研大纲-新祥旭考研辅导.doc
- 2016IDSA侵袭性念珠菌病临床实践指南解读.pptx
- 2016版《红对勾讲与练》高三物理人教版总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第2节平抛运动.ppt
- 2016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问答题.docx
- 2016初中生物试题.doc
- 2016地理高考复习宇宙中的地球.ppt
- 2016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考纲整理版.doc
- 2016高考物理教案第5章《万有引力定律》1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doc
- 2016规培考试-中医内外四大经典穴位方剂.doc
- 2016海淀区一模(定稿).doc
- 2016河南中招数学特殊四边形的动态探究.ppt
- 2016届《创新方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 第四节 生命中的基础化学物质 合成有机高分子.ppt
- 2016届福建省福州市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doc
- 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30天 专题一 应试提分策略 二 非选择题答题模板 六 辨析评价类综合题课件.ppt
- 2016届高考化学 专题四 氧化还原反应(全国通用).doc
- 2016届高考化学新课标三轮复习课件:专题4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2-性质应用.ppt
- 2016届高考作文拟题方法使用详解.ppt
最近下载
- 电工电子技术(曹建林)全套PPT课件.pptx
- 《民宿文化与运营》课件——第四章 民宿建设.pptx VIP
- 2022版《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10KV配电箱验收流程及规范.docx VIP
- 污水处理厂BOT项目投标文件.doc VIP
- 2025届上海浦东新区高三一模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VIP
- 舒蕾上市谈判手册.docx VIP
- DB4103T 129-2021 产(商)品检验检测机构服务规范.pdf VIP
- 七猫中文网投稿申请表.pdf VIP
- 《C语言程序设计 第4版》 课件全套 索明何 第1--8章 C语言程序设计入门---应用软件设计.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