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宁夏堡桥梁名称多“通”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宁夏堡寨桥梁名称 为何多“通”字 通智画像 通智疏浚的引黄灌溉之唐徕、惠农、昌润等各大干渠渠口位置图(部分)。 尚未正式对外开放的石嘴山博物馆,正在进行最后的布展。走进展馆,古生物化石展厅、岩画展厅、历史展厅、民俗展厅、工业展厅、农耕展厅………穿梭在各个“时空”,从古生物化石、岩画,到近现代的煤化工产业,一个城市的文明与发展在声光电技术中鲜活起来。我们特开设“走进石嘴山博物馆”栏目,带您一起领略博物馆里的“石嘴山”。 在石嘴山博物馆的历史厅,展示着通智的画像,这位清朝官员与石嘴山水利开发密切相关,主持开凿了惠农、昌润两渠。 清代,宁夏人民为了纪念通智,在为堡寨和桥梁命名时,多冠以“通”字。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乾隆宁夏府志》所载为例,堡寨有通宁堡、通朔堡、通贵堡、通昶堡、通吉堡、通义堡、通成堡、通伏堡、通润堡、通丰堡、通惠堡等。桥梁有通济桥、通春桥、通泰桥、通和桥、通朔桥、通贵桥、通昶桥、通吉桥、通义桥、通伏桥、通成桥、通平桥、通惠桥、通润桥、通丰桥等。有些地名、桥名今天仍在使用。 开凿惠农渠历时3年,投银16万两 通智,满族人,曾任大理寺卿、工部侍郎和兵部侍郎等职,雍正四年至十年(1726年-1732年)在宁夏主持水利事务,对宁夏平原北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功不可没。 清朝初年,宁夏北部还是一片尚未开发的荒滩地。这块滩地东界黄河,西至西河(西河在平罗县东2.5公里,乃唐徕、汉延支渠余水排泄形成的河叉,北流入黄河),南北绵延数百里,东西宽四五十里或二三十里不等。蒙语称之为“查汉托护”,即今平罗、惠农区境内黄河西岸的大片滩地。这里虽然沃野百里,但因唐徕、汉延两渠流不到,遂成为地旷人稀的荒滩地。 康熙年间,蒙古鄂尔多斯郡王看到查汉托护草木茂盛,是一片难得的天然牧场,便请求越界在这里放牧,康熙帝允准。十几年过去了,鄂尔多斯牧民借口牧马,禁止当地居民打柴采摘,并逐渐南移内地,影响到当地农耕。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宁夏总兵范时捷陛见康熙帝,“面陈利害,请以大河为界”。群臣廷议时,有的大臣不同意。后范时捷又上表力争,康熙帝最终下诏令蒙民退至黄河以东,不得再到查汉托护放牧。雍正初年,川陕总督年羹尧奉命到宁夏视察河渠后,朝廷相继派户部侍郎单畴书、右通政使史在甲和兵部侍郎通智来宁夏主持开渠,并号召宁夏籍文武官员推动宁夏垦荒。不久,单畴书在宁夏病故,由通智主持开渠。 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通智和川陕总督岳钟琪前往查汉托护勘查,决定在这里开渠,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七月,通智主持开凿惠农渠,历时3年告成,投银16万两。惠农渠进水口设在宁夏县叶升(盛)堡(今青铜峡市叶盛镇)东南陶家嘴南黄河花家湾。渠口处多为卵石层,渠岸坚实,不易坍塌。渠道由此向东北行,至平罗县西河堡,导入西河叉,最后归流黄河。惠农渠全长300里,渠口宽13丈,渠尾宽四五丈,渠深一丈一二尺至五六尺不等。为了节制渠水流量,建进水正闸1座、退水闸3座。又建涵洞数座,或便于上下渠道交流,或为了排泄它渠余水。沿渠建桥22座,西河上建桥16座,以便行人往来。开支渠百余道,长七八里至三四十里不等。此外,还在惠农渠之东的黄河岸边筑长堤320余里,以阻挡黄河水泛滥时对惠农渠的冲击。叶升(盛)正闸上建桥房数楹,可供守闸人居住;其余各闸旁也建有水手房。沿渠两岸种植杨柳树10万余株。 惠农渠开通后,通智又将黄河的支流“六羊河”扩建一条长110余里的“六羊渠”,这就是后来的昌润渠。昌润渠是由惠农渠进水,流至平罗县省嵬城(今惠农区庙台乡庙台村)归入黄河。所以昌润渠实际上是惠农渠的支渠,以补充惠农渠的水利。昌润渠竣工时,通智曾即兴赋诗一首,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诗是这样写的: 黄河别派六羊通,石闸巍然跨彩虹。 激起众流增浪力,引开曲水灌田功。 川辉原润千村聚,野绿禾青一望同。 从此遐荒欢鼓腹,群歌大有慰宸衷。 乾隆追封通智为四渠总龙王 惠农、昌润两条干渠的修成,使宁北地区大片生荒得以垦殖。清政府又拨库银15万两,招徕宁夏县、宁朔县、灵州、中卫县和固原州等地居民万余家到查汉托护安家落户。数万移民在新灌区“辟田园,葺庐舍,犁云遍野,麦浪盈畴”,使原先地旷人稀、相对落后的宁夏平原北部地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久,清政府在这里先后设置新渠、宝丰两县,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 这时宁夏平原的灌区已从宁夏城(现银川老城)附近向北延伸数百里,一直达到从前西夏王朝的北方堡寨省嵬城附近。正如当时的诗人歌颂的那样:“察汗弃壤通理疆,绣畦北尽省嵬旁。”“灌沃原田三百里,边氓乐业如归市。”“若说良田更无限,风光谁亚小江南。”实事求是地讲,如果将通智称为大规模开发宁夏北部地区的先驱者,并不为过。另外,通智又对唐徕、汉延、大清3渠进行彻底整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