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 诗词鉴赏.docVIP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8 诗词鉴赏   【考点透视】   诗词鉴赏是中考语文的一个重要板块,在2014年各地市的110套中考题中,共有76个考区考了古诗词,其中课内阅读39个,课外阅读31个,与文言文对比阅渎4个,诗词对比阅读2个。从考查的考点来看,诗词鉴赏很好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这一要求,涉及的考点主要包括:(1)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熟悉与作品有关的背景资料,能联系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概括诗词的大意,能描绘出诗词所描述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能说出自己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验。(2)品味诗词的语言:理解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3)赏析诗词的表达技巧:其中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要素。其考查的形式以填空、简答为主,一般设2~3题,分值在5分左右。   【典型例题解析】   (一)(2014年广东广州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死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选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问题1:“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巾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人手,此诗作于公元761年8月。公元759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片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第二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8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作者于是写下了此诗。年仅49岁的作者经历坎坷,于是有了诗巾的“倚仗”。第一问,“倚仗”是拄着拐杖的意思,为什么拄着拐杖?因为“老无力”,照应的词语很明显。第二问,作者写作本诗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自由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   【参考答案】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问题2:“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丧乱”指的是“安史之乱”。作者茅草屋上的茅草被大风刮走,继而被几个顽童“抢走”,作者南此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想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围家.再加上眼下的破被、漏雨的屋子,使诗人无法入睡.由此想到上自己处境相同的人们。通过这些分析,就不难得出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答案】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2014年湖北黄冈卷)阅渎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不见   杜 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问题: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要从句意的理解中,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特别是要理解诗中关键词“佯狂”“飘零酒一杯”“敏捷诗千首”的意思,体会其怀才不遇、才华横溢的形象。   【参考答案】“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三)(2014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   B.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   C.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