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散热器主片零件冲压工艺分析及改进》.doc

《汽车散热器主片零件冲压工艺分析及改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散热器主片零件冲压工艺分析及改进 江铃汽车集团 江西新电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程云云 毛建平 【摘要】 : 通过对以往散热器主片在冲压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不断的研究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工艺 改进,最终确定了该产品可靠、合理的冲压工艺,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要求。 关键词:汽车散热器、主片、工艺、改进; 【Abstract】 :B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zing of the quality issues presented in the pressing process of radiator header, and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processing technology, we finally confirm reliable and reasonabl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he product; ensure the quality and production requirement. Key Words: Vehicle, Header, processing technology, improvement. 1 引言汽车散热器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主要由水室、主片、散热管、散热带、护板、密封条等零件组成。其中主片是与散热管及水室之间相互配合后,形成密闭的散热器循环系统,是关键的连接部件,该零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散热器的产品合格率。以下主要通过对主片冲压工艺的研究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改进,来提高和改善产品质量。主片与其它零件的配合关系如图1。主片 密封条 散热管 水室 图1 主片配合关系 2. 制件分析 (1) 图2所示是汽车散热器的主片,主片材料为3003 0态铝合金板材,厚度1.5±0.03mm ,抗拉强度σb=95~130MPa、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 σp0.2=35MPa、伸长率δ=22%。与其它冲压材料相比,铝合金材料较软、延伸率较低,不易深拉及复杂成型。该零件的主要功能特点是:①主片中的长孔与散热管相配合的,散热管插入孔中经过一定温度后,两者接触面必须相互融合成为一体,后保证整个散热器的密闭性;②主片沟槽上放有密封条,密封条受压后起到密闭的效果;③主片齿折弯后压紧水室将其固定。(主片特点见图1) 沟槽 长孔 主片齿图2 制件形状 (2) 图3所示的是主片的关键尺寸。根据主片的功能特点,在冲压过程中必须保证以下关键尺寸和结构等技术要求:①长孔的基本尺寸mm、mm 、孔间距9.6±0.05mm、20±0.05mm,和保证孔的底边与70°斜面相交(可以使散热管插入孔中的时其导向作用)②翻边成型后的高度尺寸mm(可以使主片齿折弯后与水室配合间隙均匀)③沟槽底面平面度0.2mm(可以使主片与密封条配合后密封性更好)图3 零件图 3. 主片冲压工艺过程的确定 3.1 冲压工序的确定通过对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分析后,确定如下冲压工序: 工序一、落料拉深预成型;工序二、切边模;工序三、翻边成型;工序四、冲孔。 3.2冲压工艺方案分析与改进 以往主片在各工序冲压过程中,因工艺方法问题导致许多产品尺寸结构不合格,达不到设计的技术要求,主要的问题和相应的改进方法如下: 问题一、在工序一落料拉深预成型时,因冲包工艺设计不合理(包的深度按图3定为1.2mm、底面宽定为1.8mm、内圆角R0.2mm),冲孔后孔的边缘与R角的圆弧相连,不利于散热管的装配,易损伤散热管,影响整体散热产品质量。冲孔后结果见图4更改前的。 改进方法:将冲包高度定位1.4mm、底面宽度1.5mm、内圆角R0.2mm.,冲孔后孔的边缘与斜面相交,装配散热管时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具体结构见图4图4 预成型工艺设计 问题二、在工序三翻边成型过程中,因定位方法不切当,导致零件翻边成型后两边高度误差大(误差值在0.3~0.5mm之间)和难以取出的问题,超出了图3零件图中的尺寸要求,影响了后续水室的装配。老的定位方式采用以零件拉深预成型后的内腔或外腔定位,因拉深零件除去圆角的直线段距离较小(<1.5mm),与模具接触面小,定位过程中容易产生滑移、错动,所以造成翻边后两边高度误差大,并且因采用内腔和外腔定位无法设计顶料装置,造成成型后零件难取出,需用工具撬起取出,影响了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平面度要求。(结构如图5) 改进方法:新改进的定位方式采用外形定位,增加弹性顶料装置。这样定位可靠、精度高,两边翻边误差在0.1~0.2mm之间,且成型后零件被顶料销顶出,取出方便,保证了产品质量。(结构如图6)1.定位块 2. 翻边成型前主片 3. 成型下模4. 翻边成型后主片 图5 老的定位方式1.定位块 2. 翻边前主片 3.顶料销 4

文档评论(0)

lipint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