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杂文
单元学习重点
1、分类辨体,掌握杂文的文体特征。
2、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感受杂文极强的思想性。
3、揣摩语言,体会不同杂文家各异的语言风格,提高品评鉴赏能力。
单元教学知识点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直接迅速地反映社会变化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的特点,既有政论的性质,又有文艺的特点。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论文,根据其内容的针对性,大体可分为讽刺挞伐和赞颂疏导两类,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均属于前者。
我们现在说的杂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它的形式灵活多样,无论是杂感、短评、随笔、编后、序跋、札记等,只要富有浓厚的文学性和锐利的议论锋芒,都可以称为一片好杂文。
5.拿来主义 鲁迅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
2、把握文中运用比喻、讽刺、反语的表达效果,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概念比较法、探究拓展法
学法指导:1、对重要语段加强朗读训练,以加强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理解。
2、对语言的揣摩要结合鲁迅杂文善于运用形象说理的特点,透过表面的词句,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骥才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从今天的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解题
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34年6月4日写的一篇杂文,最初发表在该年6月7日的《中华日报》副刊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嚣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文章所阐明的基本观点,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研读标题,发现问题提问:本文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你读了标题之后明确了什么,有哪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明确: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我们从标题明确了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读标题后,要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 (第8、9段)? 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四、理清课文思路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先破后立
破——批判送去主义(1-4段)
立——主张拿来主义(5-9段) 三部分
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和意义(10段)
五、分析文章第一部分
1、文题是“拿来主义”,为什么在论述拿来主义之前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明确:“拿来主义”是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正是由于反动当局推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政策,祸及子孙后代,才必须要实行“拿来主义”。文章批判“送去主义”,揭示了它的来源、表现、实质和危害,才愈显现“拿来主义”的正确和必要。这样的安排,从论证角度看,不仅节省了笔墨,而且起到了突出“拿来主义”的作用,充分显示了文章说理的针对性。
2、前一部分为什么对“闭关主义”一语带过,不加驳斥?
明确:“闭关主义”指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其腐朽性已人所共知,没有必要再行驳斥。而还要提及“闭关主义”,与揭示“送去主义”的产生有关。从“闭关”到“送去”,都是反动统治者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腐国、辱国的表现,其实质是一样的。这样有利于揭露“送去主义”。可见文章无一处闲笔,句句为论证所必需,显示了构思的严谨,说理的深刻。
3、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那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4、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和危害?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带恶意的输出)
5、本部分板书设计
闭关主义(排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