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保护区历史 一、自然环境 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由东西两峰组成,东峰大仙顶海拔1480米,称东天目山;西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曰西天目山,两峰遥相对峙。两峰之巅各天成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因而得名“天目”。该名始于汉,显于梁,古称“浮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天目山,所辖地域总面积4284 ha,地理位置为30°18′~30°25′N,119°23′~119°29′E,距杭州94km。 天目山山体古老,系下古生界地质构造活动为始,继奥陶纪末褶皱断裂隆起成陆,燕山期火山运动渐呈主体,为“江南古陆”一部分。经第四纪冰川作用,地貌独特,峰奇石怪,天然自成,素有“江南奇山”之称。全山出露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第四系等地层。流纹岩、流纹斑岩、溶结凝灰岩、沉凝灰岩、脉岩兼而有之。天目山的地质构造特征形成了天目山独特的地貌,如四面峰、倒挂莲花、狮子口等地悬崖、陡壁、深涧,千亩田、东关、西关溪持坑坞等地的冰碛垅,阮溪东坞、千亩田等地的冰窖,西关溪上游的冰川槽谷,开山老殿、东茅蓬的冰斗等。 天目山山势高峻,分长江、钱塘江而立。天目山南坡诸水汇于天目溪,注入钱塘江。北坡为太湖之源,汇聚长江入东海。天目之水清凉透彻,矿化成份丰富,水质优良。 天目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型,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8~8.8℃,最冷月平均气温3.4~2.6℃,极值最低气温-13.1~-20.2℃,最热月平均气温28.1~19.9℃,极值最高气温38.2~29.1℃。无霜期235~209d。雨水充沛,年雨日159.2~183.1d,年降水量达1390~1870mm,积雪期较长,比区外多10~30d,形成浙江西北部的多雨中心。年雾日64.1~255.3d。光照宜人,年太阳辐射4460~3270兆焦耳/M2。春秋季较短,冬夏季偏长。空气富含负离子,疗养保健之功效显著。是“天然氧吧”,避暑休闲胜地。 天目山土壤随着海拔升高由亚热带红壤向湿润的温带型棕黄壤过渡。海拔600m以下为红壤,海拔600m至1200m为黄壤,海拔1200m以上为棕黄壤。数千年间,植被演替积累了腐殖质丰富的森林土壤,覆盖全山。 天目山独特而又多变的自然环境,蕴育了丰富多彩的植被类型。主要类型有:常绿阔叶林是地带性植被,星散分布于海拔7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天目山植被的精华,集中分布于禅源寺附近和海拔850~1100m的山坡和沟谷;落叶阔叶林是天目山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性植被,主要分布于海拔1100~1380m的高海拔地段;落叶矮林是天目山的山顶植被,分布于海拔1380m以上;针叶林是天目山的特色植被,尤以柳杉林最具特色,海拔350~1100m均有分布;竹林,主要是毛竹林。 天目山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久负盛名,被誉为“生物基因库”。据1992年调查结果,现有大型真菌28科115种,地衣3科48种,苔藓植物60科142属151种,蕨类植物35科68属151种,种子植物151科764属1718种(包括部分引种栽培植物),被誉为“天然植物园”。天目山不仅植物资源丰富,动物资源也极其丰富,有兽类75种,鸟类148种,爬行类44种,两栖类20种,昆虫类4209种。 天目山由于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植物学专家前来考察和采集标本。如秦仁昌、钟补求、郑万钧、钟观光、胡先?、钱崇澍、梁希、H.Migo等,他们在天目山不断发现新种,有87份标本被定为模式标本,占浙江省模式标本总数的34%,被称为“模式标本产地”。动物模式标本800多种,其中以天目山为模式标本产地发表的昆虫新种就有657种,是“名符其实的世界著名昆虫模式产地”。近年来,有华东地区70余所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来天目山进行植物学、气象学、昆虫学、动物学等多学科的教学、科研实习。被国家科委等单位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二、天目山人文资源 天目山是集儒、道、佛三大文化体系于一体的文化名山,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有“江南名刹”禅源寺、狮子正宗禅寺;有梁代昭明太子分经读书、著《文选》处太子庵,现复为天目书院,汇聚五湖四海学人志士;有浙西山区唯一的三四十年代西洋式别墅留椿屋;有道教宗师张道陵出生修道之处张公舍;有受乾隆封王而被众人爱死的“大树王”;有“有谁能到此,也算是神仙”的仙人顶等。 天目山自古就有不少不乐仕宦,性好道术的李耳信徒,隐居于此,避绝世缘,修道炼丹。最早卜隐者如公元百年前的王谷神、皮元曜等人。道教宗师张道陵出生并修炼于此。东汉魏伯阳,晋代葛洪,唐代徐灵府,宋代唐子霞等人均在此留有遗迹。 公元357~361年东晋升平间,开山始祖竺法旷入山修禅。随之,慕名入山修禅问法的高

文档评论(0)

jieye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