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1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我国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雄辩术原理》 D.《大教学论》 E.《孟子》 【答案解析】:《学记》是战国后期出现,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其中的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等思想,至今仍然有积极意义,故选A。 2.20世纪50年代以后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的教育家是【C】。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E.施瓦布 【答案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后,教育理论异彩纷呈,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理论。 3.在古代教育体系中,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C】。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E.中国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教育体系的识记,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斯巴达。 4.“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B】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E.雅典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学校教育的记忆,符合题意的是古埃及的教育,故选B。 5.“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C】。 A.教育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身心发展 B.人是教育的产物 C.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D.教育决定人身心发展的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E.教育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 【答案解析】: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6.人力资本论是由【B】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舒尔茨 C.杜威 D.马克思 E.华勒 【答案解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提出了著名的人力资本理论。所谓人力资本,即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7.学校文化是由【ABC】构成的。 A.观念文化 B.规范文化 C.物质文化 D.设施文化 E.组织文化 【答案解析】:学校文化是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的。这三种文化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8.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E.斯宾塞 【答案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9.在教育工作中谨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即教育工作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A】规律。 A.顺序性 wWW.KAo8.Cc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答案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但循序渐进不是消极迁就学生,而是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可以经过努力达到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10.失明者一般有超乎常人的听觉,这一点可以用人身心发展的【D】规律来解释。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答案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问。 11.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去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辅导班,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说明我们在教育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A】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答案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但循序渐进不是消极迁就学生,而是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可以经过努力达到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12.王安石的《伤仲永》记载的方仲永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不宜夸大【D】的作用。 A.环境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遗传素质 E.社会教育 【答案解析】:本题首先要明确方仲永故事的内容,很显然这个故事要表达的是教育以及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因此答案选D。 13.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两种对立的观点是【AB】。 A.个体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人的全面发展观 D.素质教育论 E.教师中心论 【答案解析】:关于教育目的的确立,两种对立的观点是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4.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对一切教育工作有指导意义,其指导意义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实现【BCD】。 A.教育目的的指导作用 B.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C.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D.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E.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