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类文献文化研究──以古代农书为例.docVIP

专类文献文化研究──以古代农书为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論文名稱(中文) 專類文獻文化研究──以古代農書為例論文名稱(英文) A kind of literature culture is studied specially--Take ancient agricultural book as an example研究生(中文) 吳麗雯研究生(英文) Li-Wen Wu學號 3學位類別 博士出版年 2009論文頁數 216學校名稱 淡江大學學院名稱 文學院系所名稱 中國文學系博士班指導教授 周彥文?;語文別 中文中文關鍵字 農書?;?專類文獻?;?農業文化?;?齊民要術?;?農桑輯要?;?王禎農書?;?農政全書?;?授時通考?;?五大農書?;英文關鍵字 The agricultural book?;?A kind of literature?;?The agrarian civilization?;?Chyi mjn yaw shuh?;?Nong sang jyi yaw?;?Nong shu?;?Nong jeng chyuan shu?;?Show shyr tong kao?;?Five large-scale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books?;論文使用權限 同意授權瀏覽/列印電子全文服務,於2010-08-31起公開。 同意紙本無償授權給館內讀者為學術之目的重製使用,於2010-08-31起公開。中文摘要 以農立國的古老中國,自古農業發達,從古至今,除了農民世代的經驗傳承之外,中國農業的發展過程中,留存了極其豐富的古農書文獻,這些文獻,記載了各個時代,有關於農業發展的種種知識與技術。 從古農書當中的紀錄,對應所處的時代、社會背景、經濟等等因素,將會產生不同的交會與衝擊,並呈現出姿態各異的文化樣貌;所以,從古代農書文獻當中所記錄的有關古代農業技術及知識的種種發展,進而察考其中蘊含的農業文化面向,應該是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本論文便擬從文化的角度,討論古農書文獻當中所蘊含的農業文化面向;第二章〈重農思想傳統與中國農書文獻發展〉,先討論中國歷代重農的思想傳統,並簡要說明近代有關於古農書的分類原則,以及「農家類」圖書在歷朝史志及目錄書當中的著錄變化,以期釐清古農書文獻在歷代的發展及影響。 第三章〈古農書中的農業文化樣貌〉,則由古農書文獻入手,針對古農書當中蘊涵的豐富而多元的農業文化做一簡要的梳理,分成物質文化及精神文化兩個層面,討論古農書當中諸多如耕作技術、蠶桑紡織、畜牧、農時、農政等等農業文化的樣貌。 第四、五章則以五部大型綜合性農書《齊民要術》、《農桑輯要》、王禎《農書》、《農政全書》、《授時通考》做為範例,探討書中的內容,對應作者的觀念立場、所屬的時代社會背景等等因素,查考其中蘊含的特殊文化議題與意義。 最後,則由對於古農書當中所蘊含的農業文化的討論,進而釐清作為一個專類文獻類型的古農書文獻,是否可由文化研究的角度來探討,並由此而確立專類文獻文化研究之可能。並提出以古農書文獻為主的研究,未來還可以發揮的議題,譬如地域性的農業發展及文化之研究,或是各類型農業文化類型的深入探討等。英文摘要 Sets up the nation based on agriculture ancient China, the agriculture was developed since old times, from ancient times till now, inherits besides the farmer generations experience, in the Chinese agricultures developing process, preserved the extremely rich ancient agricultural book literature, these literature, have recorded each time, has abou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ll sorts of knowledge and the technology. From the ancient agricultural books record, corresponds time which, social background, economy and so on factors locates, will have the different rendezvous and the impact, and will present the cultural appearance which the posture will vary; Therefore, recorded from th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