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杭州至黄山铁路客运专线
毛蓬岗隧道监控量测
设计及实施细则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杭黄铁路站前III标项目部三分部
二○一四年十月
目 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监测目的 1
4.监控量测设计 1
5.质量保证措施 10
毛蓬岗隧道监控量测设计及实施细则
1.编制依据
(1)杭州至黄山铁路毛蓬岗隧道设计图;
(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2.工程概况
毛蓬岗隧道单、双线全长9437m,隧道左线起终点分别为DK27+600、DK32+909,左线单线长3600m,里程段落为DK27+600-DK31+200,右线单线长4128.794m ,里程段落为YDK27+015- YDK31+143.794,左线双线长1709m,里程段落为DK31+200- DK32+909,其中DK32+065-DK32+275为明洞段。隧道最大埋深为240.02m,最小埋深为15m,总体属深埋长隧道。隧道穿越地层以Ⅱ、Ⅲ级围岩为主,Ⅴ、Ⅳ、Ⅲ、Ⅱ级围岩段分别长1794m、1734m、2279m和3630m,分别占隧道总长的19%、18.4%、24.1%和38.5%。隧道区地质条件复杂,发育有F1、F2、F3、F4、F5、F6、F7共7条断层带,3处接触带、1处节理密集带,断层带地下水发育。
3.监测目的
隧道通过7条断层带,有160m的浅埋地段,在DK27+382与杭长青化山隧道立体相交,因此在隧道施工期间实施监测,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用以评定隧道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并对可能发生危及安全的隐患或事故及时、准确地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的同时指导设计和施工,实现“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根本目的。
4.监控量测设计
4.1.监控量测项目
监测的项目和具体内容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要求拟定。监测项目为: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地表沉降。本工程主要开展的监测实施项目如表1、2。
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在节理、裂隙发育的镶嵌状、块状脆性硬岩地段应重视观察围岩的节理、裂隙走向及发育程度。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和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表1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序号 监测项目 测试方法和仪表 测试精度 备注 1 洞内、外观察 现场观察、地质罗盘、数码相机 2 衬砌前净空
变化 隧道净空变化测定仪
(收敛计、全站仪) 0.1mm 全站仪采用非接触观测法 3 拱顶下沉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尺 1mm 一般进行水平收敛量测 4 地表下沉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塔尺 1mm 浅埋段必测(H0≤2b) 5 二次衬砌后
净空变化 隧道净空变化测定仪(收敛计) 0.01mm 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表2 监控量测选测项目(按实际需要选测)
序号 监测项目 测试方法和仪表 测试精度 备注 1 围岩压力 压力盒 0.001MPa Ⅴ级围岩 2 二次衬砌接触压力 压力盒 0.001MPa Ⅴ级围岩 3 钢架受力 钢筋计 0.1MPa Ⅴ级围岩 4 喷混凝土受力 混凝土应变计 10με Ⅴ级围岩 5 二次衬砌内应力 混凝土应变计 0.1MPa Ⅴ级围岩 6 爆破振动观测 爆破振动测试仪 临近过水涵洞 7 孔隙水压力监测 孔隙水压力计 0.001MPa 富水断层带 4.2 监控量测布置原则、监控量测断面及监控量测频率
4.2.1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设计
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按表3进行,洞口及浅埋段量测断面间距取小值。
沉降观测按围岩级别确定,本隧道Ⅴ、Ⅳ、Ⅲ级围岩每段布设一个监测断面。隧道洞口里程、隧线分界里程、明暗分界里程、有仰拱和无仰拱衬砌变化里程及隧道衬砌沉降缝两侧均设置一个断面。除变形缝外每断面布置2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