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的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子夜》后记 右《子夜》十九章,始作于一九三一年十月,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五日脱稿;其间因 病,因事,因上海战事,因天热,作而复辍者,综计亦有八个月之多,所以也还是仓卒成 书,未遑细细推敲。 但构思时间却比较的长些。一九三○年夏秋之交,我因为神经衰弱,胃病,目疾,同时 并作,足有半年多不能读书作文,于是每天访亲问友,在一些忙人中间鬼混,消磨时光。就 在那时候,我有了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企图。后来我的病好些,就时常想实现我这 “野心”。到一九三一年十月,乃整理所得的材料,开始写作。所以此书在构思上,我算是 用过一番心的。 现在写成了,自视仍复疏漏。可是我已经疲倦了,而神经衰弱病又有复发之势,我不遑 再计工拙,就靦然出版了。 我的原定计画比现在写成的还要大许多。例如农村的经济情形,小市镇居民的意识形态 (这决不像某一班人所想像那样单纯),以及一九三○年的“新儒林外史”,——我本来都 打算连锁到现在这本书的总结构之内;又如书中已经描写到的几个小结构,本也打算还要发 展得充分些;可是都因为今夏的酷热损害了我的健康,只好马马虎虎割弃了,因而本书就成 为现在的样子——偏重于都市生活的描写。 我仍得感谢医生诚实,药物有灵,使我今日还能在这里饶舌! 茅盾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 再来补充几句 出版社要求我写个新的后记。我以为四十五年前此书初版的《后记》已经说明了写作经 过以及此书之所以成为“半肢瘫痪”的原因;那么,“新”的后记又将说些什么呢?但是出 版社却提出具体的要求:说说此书的写作意图。 无可奈何,只好勉力试为之。 一九三九年五月,我在乌鲁木齐,曾应新疆学院学生的要求,作了一次讲演。当时的讲 演记录后来登载在《新疆日报》的副刊,加了个题目:《子夜是怎样写成的?》解放后,外 文出版局出版的英文本《子夜》把这个讲演记录的一部分译为英文,用《关于子夜》的题目 登在本文的前页,算是代序。但是那次的讲演只是以《子夜》为引线,泛论了小说写作的如 何必须有生活经验作基础,如何分析社会现象,确定主题思想,然后把握典型环境,创造典 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要说《子夜》的写作意图,无非如此这般。但意图同实践,总有距 离。就《子夜》而言,它能完成意图的百分之几呢?那么,具体地简要地说来,不过如下: 《子夜》的时代背景是一九三○年春末夏初。这短短的时间内,有几件大事值得一提。 第一,国民党内部争权的斗争,又一次爆发为内战。汪精卫、冯玉祥、阎锡山为一方,蒋介 石为另一方,沿津浦铁路一带作战,其规模之大,战争的激烈,创造了国民党内战的纪录。 老百姓遭殃自不待言,工商业也受到阻碍。第二,欧洲经济恐慌影响到当时中国的民族工 业,一些以外销为主要业务的轻工业受到严重打击,濒于破产。第三,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为了挽救自己,就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增加工作时间,减低工资,大批开除工人,成为普 遍现象,这就引起了工人的猛烈反抗,罢工浪潮一时高涨。第四,处于三座大山残酷压迫下 的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武装起义,势已燎原。 《子夜》原来的计画是打算通过农村(那里的革命力量正在蓬勃发展)与城市(那里敌 人力量比较集中因而也是比较强大的)两者革命发展的对比,反映出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整 个面貌,加强作品的革命乐观主义。小说的第四章就是伏笔。但这样大的计画,非当时作者 的能力所能胜任,写到后来,只好放弃。而又舍不得已写的第四章,以致它在全书中成为游 离部分。同时,单写城市工人运动,既已不能表现当时的革命主流,而当时的城市工人运动 在李立三路线的错误指导之下,虽然声势浩大,敌人惊惶失措,而革命力量也蒙受了不少的 损失,这就使小说的气氛,虽有悲壮之处,而大体仍然暗淡,显不出中国革命进行的伟大气 魄与最后的必然胜利的前景。 对于立三路线,小说是作了批判的,但不深入。也没有描写到当时地下党员中间反立三 路线的斗争。 以上种种,都与作者当时的生活经验有关。 这本书写了三个方面: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三者之 中,前两者是作者与有接触,并且熟悉,比较真切地观察了其人与其事的;后一者则仅凭 “第二手”的材料,即身与其事者乃至第三者的口述。这样的题材的来源,就使这部小说的 描写买办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部分比较生动真实,而描写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的部 分则差得多了。至于农村革命势力的发展,则连“第二手”的材料也很缺乏,我又不愿意向 壁虚构,结果只好不写。 此所以我称这部书是“半肢瘫痪”的。 剩下一个问题不可以不说几句:这部小说的写作意图同当时颇为热闹的中国社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