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11-5.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赤壁赋 学习目的 1.体会苏轼写作此赋时的复杂心态和感情变化, 把握作者忘怀得失,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2.明确赋中写景,抒情,说理有机结合的艺术特色。 3.理解此赋创造性地运用赋体主客问答手法来表现内心矛盾的独特构思。 4.认识文赋的形式特征。 学习重点 1.把握赋中乐——悲——喜的情感变化的脉络。 2.分析赋中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景,情,理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谥号“文忠”。其父苏洵、其弟苏辙皆以文名世,人称“三苏”,皆跻身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唐宋八大家”:宋朝诗文革新运动兴起,浮华文风得以改变,宋代散文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欧阳修是诗文革命运动的主要领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他提倡平易通达的文风,所作散文极富情韵。在他的提携下,文坛文人辈出,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都是其时的人才,其中苏轼成就最大。欧、王、曾、三苏加上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 苏轼幼时由母亲程氏亲授其书。宋仁宗嘉佑元年,苏轼兄弟随父出川,到京城赴进士试。次年同榜中进士,深受主考官欧阳修的器重。熙宁二年(1069年),神宗起用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守父丧返京,加入韩琦,欧阳修等一批元老重臣反对王安石的行列。他因政见不和而乞求外任,历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地方官吏,政绩显著。熙宁九年(108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司马光上台执政,新法尽废。此时原本反对王安石某些新法条文及其执行中的流弊的苏轼又认为新法中的某些利国利民者不宜废弃。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人出于政治目的,从苏轼《湖州谢上表》和王安石变法时写作的诗文中罗织罪名,以谤讪新政之罪弹劾苏轼,打入御史台狱100多天,受株连者30余人,这就是轰动朝野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是宋代专门弹劾官吏的中央监察机关。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苏轼一生的政治悲剧就是从“乌台诗案”开始。此后他先后被贬黄州、颖州、惠州、儋州,至徽宗即位方遇敕北还,元符四年(1101年)七月死于常州。临死前曾《自题金山画象》诗一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苏轼的绝笔,也是苏轼一生政治悲剧的写照。 苏轼的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但又濡染佛老,博采儒,道,佛三家之长。他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从政,怀有经世济时的大志。在朝廷上耿直敢言,外任时又恤民疾苦。在徐州任上时恰逢大洪,他亲自率众冒着大雨抢筑东南长堤(后亦称“苏堤”),过家不入,保护了全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在杭州任上时,适逢大旱,苏轼曾再三为民请命减免供赋,施舍灾民,还兴建水利,筑起一条长堤(杭人称“苏公堤”),不仅美化环境,而且方便耕作。“苏堤春晓”现成为杭州十景之一。 佛老思想的濡染使他对待人生有着一种超旷达观的胸怀。几经政治迫害,身处逆境,仍保持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乐观态度,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当他年过花甲以抱病衰老之躯从荒远的海南岛敕还时,仍留下了“九死南黄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名句。谪居黄州时,由于生活困窘,朋友马梦得帮苏轼求得“东坡”数千亩。他躬耕不辍,还在东坡上筑起房屋。当时大雪纷飞,即命名为“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他为人真诚坦白,胸襟博大。他和王安石虽然是政敌,但不以政见不合而疏远,反而在路过金陵时,前往拜见罢相归隐的王安石,相饮唱和,感情笃厚,可谓“君子之争”,成为千古美谈。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有着多种艺术才能和革新创造精神的作家。他的诗,词,文,赋,书法,绘画、寓言,均属一流,不同凡响。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史称“苏诗”。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赋骈散融会,成为“变赋”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就是宋赋中上品。其书法和绘画自成一家,已成为世界性艺术瑰宝。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以枯木怪石警世,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集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存世书迹有《丰乐亭记碑》,《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苏轼的寓言,是中国寓言发展史上自觉寓言创作的继往开来者。他的寓言或穿插诗文、或独立成篇,雄辩滔滔,警世醒人,移情移志。他的《艾子杂说》,是中国寓言发展史上第一部独立编辑的寓言专著。 此外,苏轼还在医学,养生,烹饪,农田水利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拥有不少发明创造。善气功,能炼丹,著有《养生秘诀》。善烹饪,他的“东坡肉”,“东坡酒”,驰名中外。他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旷世无双的全能文士,堪称我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 苏轼是我们所熟悉的文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