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00553.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闻一多 ——一个天生的诗人, 一个民主的斗士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 闻一多(1899-1946),汉族,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中国民主同盟会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早年以《红烛》、《死水》两部诗集著名于世。中年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成绩卓著,享誉海内外,后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和腐败强烈不满,拍案而起,成为闻名遐迩的民主斗士。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年仅21岁的闻一多便投身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斗争中。 1946年7月15日上午,在李公仆先生遇难经过报告会上,与会的闻一多发表了《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著名诗人、学者 闻一多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文学大家。他是新月派诗人,在新诗形式上,闻一多既善于吸收西方诗歌音节体式的长处,又注意保留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的传统,提出了一套创造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新诗应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从到武汉大学开始,闻一多开始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他从唐诗开始,继而上溯,由汉魏六朝诗到《楚辞》、《诗经》,由《庄子》而《周易》,由古代神话而史前文学,同时对古文字学、音韵学、民俗学也下了惊人的功夫,涉猎之广,研究之深,成果之丰,郭沫若叹为“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 此外,闻一多还精通绘画,篆刻。1944年,闻一多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请出他那“妙龄的姬人”,挂牌治印。 著作书目 《冬夜草儿评论》 《红烛》(诗集) 《死水》(诗集) 《闻一多全集》 《闻一多选集》 《闻一多诗文选集》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 代表诗作欣赏——《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作品赏析 《死水》一诗是闻一多追求诗歌“三美”的典范之作,绘画美就不用多说了,从诗中众多的颜色词中可以感知 它的色彩感。 下面分析一下另外二美: 音乐美:这首诗节奏感极强,每个诗行的音组数目都相等,它们都由四个音组构成,其中一个有三个音节,其余三个是两个音节,我们不妨看第一段: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长短不齐,变化没有规律的自由诗就没有这种特殊的音调和谐的效果了。 建筑美:《死水》五节,每一节均是四句,每一句又都是九个字,这样也形成了诗歌的“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 脚皮事件 曾经跟闻一多先生一起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的马学良先生曾经回忆起和闻一多教育子女时的“脚皮”事件。 那时每天记录完毕以后,回到宿营地,稻草铺在地上,闻一多先生老叫马学良同他一起整理文献。他们点着蜡烛,整理完才睡觉。闻一多先生总是支着一只脚,挑脚上的水泡。挑完了,他把挑下来的脚皮,用一个小袋子装进去。马学良很不解,从水泡上挑下来的脚皮可谓登不得大雅之堂,一般人避之而惟恐不及,可为什么闻先生却视之如珍宝呢?后来,马学良才知道闻一多先生这些脚皮的用处:等到它们集到满满一袋的时候,就将他们寄给自己的夫人和孩子。为的是让孩子们记住闻先生所受的苦。这苦既是国难当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所受的非人的煎熬,也是一个真正学者所必须具备的“板凳要坐十年冷,灯红酒绿奈我何”的优良素质。 诗意课堂 闻一多是一个浪漫的人,他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期间,为了让讲课更加充满诗意,会特意将下午的课换到晚上亮灯的时候。 身穿长衫的他抱着讲义进了门,坐下并不马上开讲,慢条斯里地掏出纸烟匣,打开对学生和蔼一笑: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谁也不会真正去接纸烟。于是,他自己点燃一支,长长地吐出一口烟雾后,用非常平缓的声调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为真名士。!    一多醉书   闻一多新婚那天,亲友纷纷前来贺喜。好久了,还不见新郎,大家以为他更衣打扮去了。当迎亲花轿快到家时,人们才在书房找到他,原来他仍然穿着旧长袍在看书。家里人说他一看书就“醉”。 “何妨一下楼主人” 自从来到蒙自后,闻一多就一直埋头于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除了吃饭上课之外,难得下楼一次”。郑天挺回忆说:“我和闻先生是邻屋,闻先生十分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