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考实用方法古诗欣赏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欣赏专项训练题 一、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下面对这首诗抒发的情感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C A、抒发了诗人爱美而不掠美的思想感情。 B、抒发了诗人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C、抒发了诗人热爱山水的情感。D、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情感。 2、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这首写景诗巧妙地处理了虚实、总分、点面、远近、动静等关系,准确地描绘了夜月春山的优美景色。 颔联既写出了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 尾联从听觉写到视觉,因声寻远,南望夜月下的远方楼台。 这首诗清新超逸,与杜甫的《春望》风格相似。 二、望江南 苏轼 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暗年华。 1、下面对这首词上下两片内容概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A.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B.上片描写登临所见之景象,下片表达思乡的落寞心绪。 C.上片叙述登超然台的经过,下片表达家国之忧思。 D.上片主要写初春时节江南的细雨绵绵,下片抒发作者回家无望的惆怅。 2、这首诗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能够紧扣这一特点分析的一项是() A A、这首诗描绘了斜柳、楼台、春水、春花、烟雨等景象,表现了作者炽烈的思乡之情。 B、“诗酒暗年华”这是一点睛的议论,道出了作者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之人。 C、“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 D、这首词写景,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了。三、比较阅读 (甲)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搂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乙)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乙诗中最能表现甲诗中“千山急雨来”的一项是() B A. 雨过横塘水满堤B. 乱山高下路东西 C. 一番桃李花开尽D. 惟有青青草色齐 2、细读甲、乙两诗,关于“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两诗都描写了“雨”,但甲诗中的“雨”是主角,乙诗中的“雨”是配角。 B、甲诗前三句渲染“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与气势,最后一句才让主角“雨”出场。 C、乙诗写的是甲诗未来得及表演的主角“急雨”的情状。诗人选取了“城南”这一隅作为其舞台。 D、两诗中作者对“雨”的情感有所不同:甲诗纯然是欣赏雨壮美之势的一面,乙诗却侧重写雨具有破坏力量的一面。四、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人生的不同生活阶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一句描写了作者() B A、少年时赏梅而醉B、中年时对梅落泪 C、晚年时对梅落泪D、晚年时无心赏梅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处处跳动着作者生活的脉搏。她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在词中约略可见。 B、末句中的“梅花”具有比喻句,喻指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指国家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 C、本词运用对比和衬托手法,在对比中表现作者生活的巨大变化,在衬托中表现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D、此词与作者的另一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语言风格相同,清新自然,欢乐明快。五、夏日登车盖亭 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觉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1、下面对“手倦抛书午梦长”所体现的诗人的生活情态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B A.百无聊赖B.闲适安逸C.困顿疲倦D.飘零孤苦 2、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诗人是夏日登车盖亭的,因而,读了“纸屏石枕竹方床”,使人顿觉气清气爽。 B.诗人“莞然成独笑”,显然是在“午梦长”中有所妙悟,从而领悟到人生如梦,富贵如云烟。 C.“数声渔笛在沧浪”,表明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D.此诗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感情抒发方式是相同的,都是直接鲜明地抒发情感。六、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役,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下列对全诗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 A、全诗从多个侧面抒写诗人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 B、全诗写冬夜景色,旨在抒发思乡怀亲之意。 C、全诗写拂晓前百姓听闻战役时恸哭不已,哭声传彻四野的凄惨景象。 D、全诗写诗人怀想古人而发出的无限感慨。 2、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句用一“

文档评论(0)

fndg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