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重甲》) 译文:做一国之君却不能严格管理山川、沼泽和土地,不能立他做天下的帝王。 (2)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篇》) 译文:砍伐栽种不失季节,所以山林就不会没有草木,百姓也会有多余的木材。 (3)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首时》) 译文:抽干湖水而捕鱼,哪有得不到鱼的?然而第二年也就没有鱼了;焚烧草木而打猎,哪有无收获的,而第二年也就没有野兽了。 (4)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 译文:只用一个钩而不用多钩的鱼杆钓鱼,只射飞鸟而不射巢中的鸟。 (5)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译非时,不入网膢,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文传解》 (6)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性反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篇》) 我国为什么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黄河断流 进入20世纪90年代,黄河每年平均断流达102天,1997年 断流时间竟达226天,一年中的2/3时间,黄河下游是无 水的、干涸的,成了一条季节河。 哭泣的草原 位于乌兰察布草原西端的达茂旗,20年前还是水丰草美 的地方。但今天我们极目所见,夏日里的草原竟是满目 赤野,草色难觅。汽车挟尘而走,漫天乱飞的蝗虫,把 前挡风玻璃撞成了“花脸”。偶见一丛绿草,但牧民告诉 我们那是有毒的狼毒草,据说这是草原退化的标志性植 物。草原不长草,牛羊不上膘,成群的山羊骨瘦如柴。 中国面临环境危机 如今我国2/3的地区已遭受酸雨的威胁,并且还在扩大。 大城市中汽车尾气污染日趋明显,个别城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现象。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远不能适应城市扩大、发展的需要,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各大江大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城市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全国各主要城市地下水普遍超采,近海城市海水入侵现象严重。此外,由于生态破坏,风沙侵袭事件频发。2001年春,甘肃中东部、内蒙古西部、宁夏、陕西及山西西部的黄土高原,受来自蒙古冷空气影响,沙随风起一直刮到几千米的高空,形成沙暴,向东南方向移动,经过一夜漂浮,在北京、天津地区及长江中下游附近地区沉降,形成大面积浮尘天气。北京、济南的浮尘与降雨相遇相合形成“泥雨”。 一、中国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2.我国目前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深刻的环境危机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什么?何时发表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目标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为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物质文化需要,必须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并逐步改善发展的质量。只有当经济增长率达到或保持一定的水平,才有可能不断消除贫困,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会逐步提高,并且提供必要的能力和条件,支持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持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即逐步走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8%~9%的速度增长。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目标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将努力实行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改善人口结构;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引导适度消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住环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致力于文化的革新,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施能力,促进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 (3)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及其目标 中国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避免侵害脆弱的生态系统;发展森林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积极治理和恢复已遭破坏和污染的环境,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加强对话和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保护行动。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②规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政策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等,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施能力的建设;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④因地制宜,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⑤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⑦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⑧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⑨加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⑩保护、扩大植被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自然灾害。 讨论:提出一些保证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