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湾煤矿2014年度探放水计划》.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州省金沙县熊家湾煤业有限公司 二0一四年度探放水计划2014年2月18日目 录第一章 矿井基本概况 1 第一节 矿井主要地层、地层构造情况 3 第二节 矿井各含水层、隔水层情况 6 第三节 矿井各煤层与含水层、隔水层关系 8 第四节 矿井地表水体情况 9 第五节 矿井周边煤矿及老窑情况 10 第六节 矿井各煤层开采情况 10 第二章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划分情况 13 第三章 矿井水文地质补勘情况 14 第四?章 矿井防治水机构设置情况 15 第五章矿井井下探放水原则及水害分析 17 第一节 探放水原则 17 第二节 探放水方法 17 第三节 水害预测分析 18 二、 老硐采空区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18 三、 地表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19 四、 构造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19 五、 大气降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19 第六章 矿井2014年度作业计划 23 第七章 矿井探放水工程计划 25 第一节 掘进工作面探放水工程计划表 25 表五2014年度掘进工作面探放水工程计划表 28 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探放水工程计划表 29 第三节 矿井探放水设备配备 31 第八章 附图 32第一章 矿井基本概况 一、矿井概况 贵州省金沙县熊家湾煤业有限公司(熊家湾煤矿)已取得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证号0027986,有效期2020年10月,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证号:C940,有效期2020年10月,熊家湾煤矿自2008年7月经批准开始开工建设,2009年我矿对原设计进行了变更,贵州能源局以黔能源煤炭[2008]1433号文关于对《金沙县沙土镇熊家湾煤矿(技改)开采方案设计》的批复;变更的《安全专篇》由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盘江监察分局黔煤安监字[2009]24号文关于对《金沙县沙土镇熊家湾煤矿(技改)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于2009年11月24日经贵州省毕节地区煤炭管理局毕地煤生字(2009)169号文件批复本矿进入联合试运转。 二、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井田边界均为人为边界。 1530m为人为边界。边界走向—关岩坪以东,边界线近垂直于地层走向切过全矿区大部分出露地层,界内外地下水相互补给,为同一水文地质单元。 矿井西边边界为长约1560m,边界—老鹰岩附近;西边边界线经过处均为龙潭组煤系地层隔水层,该边界视为矿区的隔水边界。 矿井南部、南西部边界为长约2070m,边界走向—青沟。边界线斜穿过全矿区大部分出露地层,界内外地下水相互补给,为同一水文地质单元。 矿井东边边界为长约2700m。边界走向—杨柳湾东部山脚。边界线经过处均大部分为夜郎组玉龙山段灰岩含水地层,界内外地下水相互补给,为矿区重要的含水层补给边界。 本矿区地下水与界外地下水相互联通,地下水由北西向南东流动,北西部接受补给,向南东径流并排出矿区,因此该矿区为地下水补给及径流区。 三、编制依据 1、省政府《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黔府发[2007]32号) 2、《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毕府通[2014]3号) 3、《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当前煤矿生产管理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毕府办发电[2014]16号) 4、毕节市工能委“关于加强煤矿采掘接替作业管理工作的通知”(毕市工能通[2013]111号) 5、金沙县安监局县工能局《关于对全县严格按突出矿井管理进一步加强瓦斯治理工作的通知》(金安监[2013]64号) 6、金沙县安监局、金沙县工能局《关于印发金沙县煤矿企业严格执行“一采两掘”规定的通知》(金安监[2013]65号) 7、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查院二0一三年八月编制的《贵州省金沙县熊家湾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 第一节 矿井主要地层、地层构造情况 1、井田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Q)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 、玉龙山段(T1y2) 、沙堡湾段(T1y1)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上统龙潭组(P3l) 、中统茅口组第 (P2m) ;现将各地层从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主要为残坡积粘土层,主要岩性为灰黄粘土、耕土,夹不均匀碎石团块,结构松散。厚1.00~6.92米,平均厚2.89米,主要分布于洼地及平缓斜坡地带。 (2)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 紫红色页岩、泥岩,出露于矿井南东部及东部外围。厚30米。 (3)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 浅灰色中厚层细晶灰岩,夹少量页岩。上部含较多泥质条带,具缝合线构造及平行层理;下部灰岩与灰色页岩互层。出露于矿井北东和南东部,厚110m (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沙堡湾段(T1y1) 深灰色、黄

文档评论(0)

weizhuidaomeng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