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孟子,名 ,字 ,邹人,战国初期 、 。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 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在政治上,他提倡“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______论。 作者简介 轲 子舆 儒家 亚圣 思想家 教育家 仁政 性善 《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此书的写作与《论语》不同,是他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的。 《孟子》的文学性,还表现在它善于用形象帮助说理。有时是短小的比喻,有时是完整的小故事、寓言。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出尔反尔”“出类拔萃”“绰绰有余”“怨天尤人”等等,都成为后世常见的成语。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熊掌: 得兼: 熊的脚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 同时得到。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所想要的/所喜爱的。 所欲: 舍: 舍弃。 取: 选取。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 义: 生命 大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论证,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有甚于: 苟得: 恶: 患: 辟: 比……更重要。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wù,厌恶,与“欲”相反。 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然而我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事情,但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所以有祸患我也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使: 何不用也: 莫: 假如,假使。下文“使”意思相同。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没有。 假使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假使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是: 通过这种方法。 是故: 因此,由此可见。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所以,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事情比死亡更为严重(那就是“不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非独: 不仅仅。 勿丧: 不丢掉/不丧失。 是心: 这种本性。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第一段: 不为苟得 不避祸患 不择手段求生 不择手段避患 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正面 反面 舍生取义 所欲莫甚于生 所恶莫甚于死 所欲甚于生 所恶甚于死 有不用有不为 非独贤者 人皆有 贤者能勿丧 为义可以舍生 对比论证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箪: 不屑: 豆: 呼尔而与之: 蹴尔: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用脚踢着。尔,助词。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 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辩: 奉: 何加: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与: 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