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工程考试课题.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试形式:填空8道,共20分,判断10道,共10分。名词解释5道,每道4分,每道里面又细分出两个相对应的名词。问答题7道,共50分 填空题: 1.微生物工程的工业生产水平由三个要素决定,即生产菌种的性能,发酵及提纯工艺条件和生产设备。 2.谷氨酸发酵的菌种:棒杆菌属,短杆菌属、节杆菌属或小杆菌属的棒型细菌,产生其他氨基酸的生产菌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 3.能产生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的菌种有放线菌,真菌以及产芽孢的一些细菌。 这些微生物共同的特点是代谢途径比较清楚、代谢途径比较简单。 4.产生α-淀粉酶的菌种:黑曲霉、米曲霉、米根霉、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 5. 选择菌种遵循的原则:材料的来源越广泛,越有可能获得新的菌种。 6.微生物适宜生活的土壤深度是5-25CM 7.富集菌种的方法有物理法:加热和膜过滤法和培养法:液体,固体培养。 8. 纯种分离的方法有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 9.革 兰氏阳性菌用溶菌酶去除细胞壁,革兰氏阴性菌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去除细胞壁 10. 物理诱变剂 :紫外线、快中子、X射线、β射线、γ射线、激光。化学诱变剂:烷化剂(如亚硝基胍—强致癌物),碱基类似物,移码诱变剂(如丫啶类化合物),脱氨基诱变剂(如亚硝酸)。生物诱变剂 :噬菌体,转座子 11. 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有斜面冷冻法、菌丝速冻法、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等,比较大的菌种保藏机构有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日本大阪发酵研究所(IFO)等。 12.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的温度是18度,液氮保藏法温度是-196度。 13.培养基按纯度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按状态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用途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14.培养基一般的营养成分:碳源,氮源(有机氮和无机氮),生长因子,(嘧啶,嘌呤,维生素等),产物促进剂和水。 15.代谢可分为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16.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分为两种类型:酶活性调节,酶合成调节,酶活性调节包括两个方面:酶的激活作用和酶的抑制作用,酶活性调节的机制分为变构调节和修饰调节。 17酶量调节的方式包括诱导和阻遏两种类型,酶合成的阻遏分为末端产物阻遏和分解代谢产物阻遏。酶合成调节机制有负控诱导系统,负控阻遏系统,正控诱导系统和正控阻遏系统。 18.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五个水平:DNA水平调节,转录水平调节,转录后加工调节,翻译水平调节和翻译后加工的调节。 19.发酵类型分为生长产物合成偶联型,生长产物合成半偶联型,生长于产物的非偶联型 20.影响发酵热热量的类型有搅拌热,蒸发热,显热,辐射热 21.四环素生长阶段280C,合成期260C,后期再升温;黑曲霉生长370C,产糖化酶32~340C。但也有的菌种产物形成比生长温度高。如谷氨酸产生菌生长30~320C,产酸34~370C。 22.抗生素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生物来源分类青霉素属于 真菌产生的 抗生素,按作用对象分类属于 抗G+的 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类属于 β-内酰胺类 抗生素,按照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分类属于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 抗生素。 23.一个青霉素效价单位是指能 50ml肉汤 培养基中,完全抑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发育所需的最小剂量。 24.生产氨基酸的方法有抽提法,酶法,发酵法,合成法 25.水污染有两类: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可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26.好氧生物膜法构筑物有普通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还有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法(即浸没滤池法)等 名词解释: 1.富集培养(增殖培养) :是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从而有效地分离到所需要的菌株。这种方法又称为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2. 定向培养,就是让微生物在特定的底物中生长,或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一化合物,或在不利于其 它类型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下生长。 3.回复突变:高产菌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突变导致高产性状 的丢失,生产性能下降,叫做回复突变。 4. 自然选育: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 5.诱变育种:用各种物理、化学的因素人为诱发基因进行的筛选,称为诱变育种。 6.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将双亲株的微生物细胞分别通过酶脱壁,使之形成原生质体,然后在高渗的溶液中混合,并加入物理的(如电融合)、化学的(如聚乙二醇)或生物的(如仙台病毒)助融条件,使双亲菌株的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妈妈王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