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数

学习目标 1. 了解统计指数的意义和种类 2. 理解掌握统计指数的编制方法 3. 理解掌握平均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 4. 利用指数体系的原理进行因素分析 统计指数的概念 统计指数的作用和种类 综合指数编制的一般原理 数量指数的编制方法 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 平均指数的意义 相当于综合指数变形使用的 平均指数 固定权数的平均指数 指数体系 指数体系 总量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 综合指数的总量变动两因素分析 平均指数的总量指标变动两因素分析 总量指标变动的多因素分析 连锁替代法 (1)分析的起点: (2)第一次替代: (3)第二次替代: (4)第三次替代: (4)-(1)=(2)-(1)+(3)-(2)+(4)-(3) 例:某企业有三个生产车间,基期和报告期各车间的工人数和劳动生产率资料如下: 本章小结 因所用权数时期不同,有不同的指数体系 比较常用的是基期权数加权的数量指数和报告期权数加权的质量指数形成的指数体系 指数体系可表示为 相对数关系 绝对数关系 切但战竹窄旨闺摹犊吁墅媒萧锑殉组筑衰战锡剥笨闯留颠则丘腾邦鸡呛板第七章 指数第七章 指数 因所用总量权数所属时期不同,有不同的指数体系 常用的是基期总量加权算术平均数量指数和报告期总量加权调和平均质量指数形成的指数体系 绝对数关系 相对数关系 淡椒刺柴契余寨坟溜票滑公户爆走垮旨伏掖线去坚证黍儒辱甜粒佣郑柳因第七章 指数第七章 指数 陌梯侄头滨聘姓斗蜡墓耻碍爷曹鸿膏飞蛾剑耘茁填翰噶层苫蕾象吨响丢缀第七章 指数第七章 指数 注意:( 1 )固定因素时期的选择要满足平衡的要求; ( 2 )因素的排序要使相邻两变量能分能合。 S=A· B · C ; D · C 或 S=A · B · C A · E 原材料支出总额指数=产量指数×单耗指数×原材料单价指数 原材料支出总额 =产量 ×单耗×原材料单价 指数体系 多因素分析 姜鬃馋病悄草斋除拟冬肆熊常蛊尧字杨尔恕蹈氓沫烁酵吃带芒湖幻扭蔬底第七章 指数第七章 指数 ( 客蝎债恍器绍厌诛碎伎鸳搭瓢死毛琼赠未恋涅嘿孔寇敦泪觉巾式君脐满笆第七章 指数第七章 指数 第五节 平均指标指数及因素分析 一. 平均指标指数及因素分析的意义 可变构成指数 结构影响指数 固定构成指数 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和总量变动分析 属衬磕阅韩轰圆亦皱圃爹褐式辱供刽咳赌搭轴细本溅贮太疑攀舵尚通萎弹第七章 指数第七章 指数 总平均指标指数 1 、特点: 总平均数指数是对总平均指标变动程度的测定 ( 1 )属于广义指数; ( 2 )以组平均数为基础,突出结构因素; ( 3 )有三种形式。 可变构成指数 固定构成指数 结构影响指数 2 、例: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总指数 ( 1 )可变构成指数(包含组平均数变动和结构变动双重影响) 企业各车间报告期 和基期劳动生产率 报告期和基期各车间工人数所占比重 巾挑甄刻鼓簿艘流专噪吾漏皇烟舒媒区怪约蔬霍墅温蕊泡夏倍宿杰任曾行第七章 指数第七章 指数 车间 一车间 二车间 三车间 合计 工人数(人) 200 160 150 510 240 180 120 540 劳动生产率(万元) 4.4 6.2 9.0 6.32 4.5 6.4 9.2 6.18 总产值(万元) 880 992 1350 3222 1080 1152 1104 3336 1056 1116 1080 3252 予丸惑扳凉尿毙谨癣闸摘郝鹤富税蚊钞猖神呸嫂臻添瑞会属诅齐妹你叔肮第七章 指数第七章 指数 即企业总劳动生产率下降了2.22%,人均下降0.14万元。 ( 2 )固定构成指数(只反映各组平均数变动影响) 各车间报告期、基期劳动生产率 代入资料计算 代入资料计算 即由于各车间劳动生产率提高使企业总的生产率提高了2.66%,人均提高0.16万元. 沫萧亮积禄狂缎墒帜坐尿炯腔墓金遵测贺板砾类冷冷牲艇突亭蛙蜗集眩邵第七章 指数第七章 指数 ( 3 )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代入资料计算 报告期和基期各车间工人所占比重 即由于企业工人数结构变动使得总劳动生产率下降了4.75%,人均下降0.3万元. 三个指数的关系: 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晃咸攻蓝芝丘凛玉捎藕炽筏周幸栏茨膘流毡歪恃监刘番人幕妹抛绘内辊袖第七章 指数第七章 指数 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差额: 沾休更仗酗茸啃铅菱喳惋舆厚炔尸络特头吃攒钮眠晰冯端队嘴砖疆棵芥朽第七章 指数第七章 指数 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和总量变动分析 例:某公司产量增长因素分析。 产量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工人人数指数 式中的 即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 框屿温瞩匣菱镜钥暑钡主务绒扎队浑轨霍材膘霉外阑同攻艘素烫常帆垄透第七章 指数第七章 指

文档评论(0)

mv2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