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亮走进辛弃疾的家,两条好汉痛饮剧谈,纵论南北形势,讲了很多朝廷的不是。谈到后半夜,畅快之极,各自纳头便睡,不过陈亮这人疑心重,开始怀疑辛弃疾了:“陈亮夜思稼轩沈重寡言,醒必思其误,将杀我以灭口,遂盗其骏马而逃。” 陈亮砍马又盗马,盗走的还是骏马。 陈亮初访辛稼轩的传奇故事还没完,他逃走之后,“逾月,致稼轩书,假十万缗以纾困,稼轩如数与之。” 陈亮盗走骏马还写信借钱,岂不是欺稼轩太甚,占了便宜又占便宜?其实刚好相反,他这举动,让辛弃疾读出了古代豪杰的风范。远的不说,就以李白为例,仗剑走天下,伸手要钱不红脸,豪杰与豪杰,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相互信任是友谊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才能产生真正的共鸣。就像辛弃疾与陈亮,他们初次见面时并不是相互信任的,起码陈亮是不相信辛弃疾的,所以陈亮盗马借钱,而辛弃疾的理解信任打动了陈亮,两位豪杰心灵相通,而后才彼此信任、相互欣赏,建立的深厚的友谊。这也促使了之后鹅湖之会陈亮会不远万里与辛弃疾相会和辛弃疾对陈亮的依依惜别。 鹅湖之会 如今人们熟知的中国历史上有两次“鹅湖之会”:一次是哲学史上著名的朱熹与陆九渊之会。另一次是文学史中辛弃疾与陈亮之会。 公元1188 年(淳熙十六年)冬天,陈亮为了辛弃疾,不顾山水迢迢,从家乡赶来探望。辛弃疾欣喜若狂,与陈亮畅游鹅湖,同舒恢复中原之志;把酒长亭,共浇胸中郁郁不平之块垒。然聚少别多,十日后,陈亮飘然东归。辛弃疾做《贺新郎》一词,记载了与陈亮对“剩水残山无态度”的感慨和“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的依依惜别之情。 令人动容的还不止这首有些熟悉的词,还有词前小序。序中写道:“……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 仔细品味小序,虽然短短数语,却将惜别的惆怅与无奈描绘得淋漓尽致。陈亮走后的第二天,“意中殊恋恋”的辛弃疾又策马东追,终因雪深泥滑而不得。因出门时久路远,夜晚寄宿别人家里。正当为友情怅然若失的时候,邻家传来悲切的笛声,“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辛弃疾的《贺新郎》正是就此挥就。巧的是几日后,陈亮来书向老友索词,辛弃疾感慨二人“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陈亮后来也和了一首《贺新郎·爱寄辛幼安和见怀韵》一方面感叹“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另一方面为有辛弃疾这样的知己而欣慰:“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虽然各自江湖飘零,但初衷不改,友情不改,“但莫使、伯牙弦绝”。 鹅湖之会时辛弃疾与陈亮已经有深厚的友谊,两个人的相互信任,使他们毫不掩饰内心对于议和派的愤恨,都吐露了自己心中对国家形势,对人生哲学最真实的看法,他们一致主战坚决抗金,都对朝廷的腐败无能感到失望,最大的愿望都是收复失地。这样共同的看法,共同的理想让他们的友谊更进一步,而使辛弃疾热血沸腾,更加坚定了抗金的意志。最后不舍陈亮离开,两人又互赠了多首诗词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激情。 陆游第一次注意辛弃疾是在四十多年前的1162年。那一年,22岁的辛弃疾于敌营中生擒叛将张安国,冲过烽火战场策马南归,受到宋高宗的连声称赞,其年少英雄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陆游的脑海中。不久孝宗即位,37岁的陆游开始意气风发地协助张浚策划北伐,在得知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并未被重用之后,他大胆地向朝廷提议,要求纠正重南轻北的偏向,尤其要重用流亡江南的北方英贤,以使朝廷更有向心力,使部队更具战斗力。可惜的是,陆游的真知灼见并未被采纳,而随着北伐的失败他本人也被罢免下放。 辛弃疾在江西归隐的时候就读到了陆游那首名动京城诗句:“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年过六十的陆游在经过多年贽伏之后重新被起用,他在西湖边上的客舍里写下了传诵一时的佳作。这首带有浓郁清新之气的七律不仅深受孝宗的喜爱,在民间流传也非常广泛。辛弃疾也读到了这首诗,为陆游的才华所深深折服。不过与春风得意的陆游相比,当时的辛弃疾遭受了人生最沉重的一次打击,由于谏官弹劾,他的官职一并被削夺,正值壮年的辛弃疾无奈闲居江西上饶。不过他并没有消沉,与陆游遥遥相和的是,他印行了自己的第一本词集《稼轩词甲集》,举办了南宋词坛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相见恨晚 陆游与辛弃疾有许多相似之处,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的理想让他们跨越了年龄的界限,相互倾慕成为了真正的朋友。他们的友谊是纯粹的,没有任何企图的。辛弃疾不求回报的帮助陆游,而陆游也安心过着贫苦的生活婉拒了辛弃疾的帮助。 淳熙九年(1182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