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国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糖尿病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涪陵中医院--邹娇 邮编:400300 摘要:糖尿病是由各种致病因子(免疫功能紊乱、毒素等)作用于机体导致的胰岛功能减退或胰岛素抵抗,进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等一系列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多尿、多饮、多食但却消瘦的症状。由于糖尿病的本质是机体一系列代谢功能紊乱,因而在高血糖的同时,很多的并发症正逐渐成为重要的杀手。目前全球患病人数已达3. 5亿,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为4000万,患病率达3. 31%。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不断有新的药物研究成功、投入生产、应用临床。本文就关于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发病机理、免疫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做一概述,为我国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关键词:流行情况;发病机理;免疫机制;治疗药物 前言 糖尿病是一种困扰全球的慢性疾病,在全世界目前已存在3.5亿糖尿病患者。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上前三位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的慢性疾病[1]。糖尿病会对心、脑、肾、血管、神经、皮肤等具有严重危害的作用,且伴有并发症。据国内调查报告表明,在世界上糖尿病人的并发症发生地最早、最多、最严重的国家是中国,病人如有10年以上的糖尿病病程,78%以上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2]。本文就我国今年来关于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发病机理、免疫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做一综述。 一、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我国有关糖尿病流行病学的调查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在统一调查标准和完成上海市10万人口调查的基础上,全国糖尿病协作组完成了14省市的调查,1992 年、1996 年、1997 年和2000~2002 年又分别组织了全国性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其具体调查所得到的患病率和按照调查当时的人口标化率分别见表1[3]。需要指出的是:由于1997 年前后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不同,主要是诊断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水平由≥718 mmol/ L 降低为≥7 mmol/ L ,因此,采用1997 年以前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病率肯定要低于1997 年以后的调查。仅测空腹血糖所得到糖尿病患病率(如1996年、2000~2001 年的全国性调查)也要低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所得到的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关系密切,年龄组的差别必然会引起患病率的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差别明显,糖尿病的患病率既与不同民族、不同个人的遗传背景有关,更与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以及城市化进程有关,因此,不同省市和地区的调查所得到的糖尿病患病率可有很大差别。总体上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是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小城市,男女性别的差异不大。我国的调查基本上都是在成人中进行,因此所反映的情况基本上是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即所谓的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由于成人中也可以发生1 型糖尿病,但由于成人缓发的1型糖尿病发病率很低,故可忽略不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中95 %以上都是属于2型糖尿病[4]。 表1 近20 年几次大样本的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时间(年) 区域范围 样本量及年龄 患病率(%) 标化率(%) 数量 年龄 男性 女性 平均 1979 14省 304 537 0~>80 0.63 0.58 0.60 0.67 1994 19省 213 515 ≥25 2.21 2.40 2.28 2.51 1995 11省 42 751 20~75 3.40 3.79 3.62 3.21 1997 12省 29 558 40~99 5.39 5.90 5.67 5.89 2000 10省 15 540 35~74 5.20 5.80 5.50 6.40 2002 31省 52 416 ≥18 2.54 2.66 2.69 2.69 二、糖尿病病理学及发病机制研究 1、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学及发病机制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血管并发症,是一种能够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疾病。主要发病原因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硬化。在生理功能方面,表现为高滤过和高灌注状态,以及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变化。在遗传方面,遗传易感性及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启动因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疾病发生与发展[5]。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学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以及血液系统障碍在视网膜上的反映,可以导致失明[6]。其主要发病机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细胞因子的影响,包括了VEGF和EGFR等;②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其产物可以沉积在视网膜上,进而引起毛细血管凋亡;③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聚集速度越快,大量红细胞快速聚集,易使微小动

文档评论(0)

fzhuixl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