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
第二节 矿区位置交通及矿区范围
第三节 自然地理
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
第五节 本次工作概况
第二章 地质概况
第一节 地层
第二节 构造
第三章 钢铁烟尘
第四章 水文地质和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
第二节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第三节 环境地质影响与对策
第五章 资源储量估算
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
第二节 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与与基准日期
第三节 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
第四节 资源储量类别和块段划定原则
第五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第六节 资源储量估算中应说明的问题
第六章 结语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
其主要任务为:
第二节 矿区位置交通及矿区范围
一、区位置交通
位于城区1°方向,直距千米,隶属市区管辖。
矿区有简易公路,距火车站8千米交通便利,详见图1。
二、矿区范围
核准的区范围拐点坐标如下:
点号 X Y
1 3195663.433 508832.662
2 3195689.714 508921.532
3 3195537.683 508964.934
4 3195511.218 508870.825
工作区范围:
面积:平方米,:米。第三节 自然地理
一、地形地貌
m(黄海高程),相对高差约12.25米。
二、气象水文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光温充足、降雨丰沛而季节分配不均的地带性特征。常年平均气温在16.3~17.3,1月平均气温4.5~5.3,7月平均气温27.6~29.2。无霜期251~261天。年日照总时数在1900小时以上,太阳年辐射量4566.2兆焦耳。每年3~6月为多雨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843毫米。全年风向为东北风和东北偏东风,台风较难深入境内。三、地震
四、自然经济
当地居民以农、林、牧、副业为主,近年来有部分剩余劳动从事生产。
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
—1917年日本地质学者先后来本区进行地质调查。1927年刘季辰、赵亚曾到本区进行矿产调查研究时,对地层作了初步划分,著有“浙江西部之地质”一文,有一定参考价值。1951年盛莘夫在“浙江之地质”一文中,对本区地层作了较详细的划分,首次肯定本区有寒武系存在。1955年卢衍豪、穆恩之,候祜堂、张日东、刘弟墉等发表“浙西古生代地层新见”一文,对本区古生代(尤其是早古生代)地层作了系统的划分,是本区地层研究的重大进步,其划分方案至今仍为人们所沿用。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在浙西召开地层现场会议,由刘鸿允、卢衍豪、李星学、顾知微等人对浙西各纪地层作了全面总结,奠定了本区地层研究的基础。1959—1965年北京地质学院和浙江省区测队先后在本区进行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对本区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及矿产分布规律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此外,李捷、张文佑(1937)对煤田构造的研究,候祜堂(1959)对奥陶介形类的研究,穆恩之、李积金(1958)、葛梅钰(1964)、朱敏达(1965)、穆恩之(1984)、肖承协(1987)对笔石的研究,张日东(1964)对头足类的研究,李蔚浓(1965)Arthricocephalus (节头虫)的发现、卢衍豪等(1965、1983、1985)对三叶虫的研究、赵修祜等(1986)对石炭纪植物群的研究,岳昭等(1989)小壳动物群的发现,卢衍豪等(1984)对寒武—奥陶系界线的研究、鞠天吟(1989)对浙江寒武纪地层研究等,均使本区的生物地层研究日趋深入。
1965年抚州地质专科学校(东华理工大学前身)在衢州建立实习基地。之后经过30多年来地学类专业师生的共同努力,对衢州的地质构造特征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78年张敬礼、韩乃仁、李罗照、金玉书等在“浙江衢州古生代地层的几点新认识”一文中,对衢州震旦纪及古生代地层补充了大量新资料,对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出了新的见解。1980年李罗照、韩乃仁等在衢州及其邻近地区采获大量三分贝科化石,发表了“浙西奥陶纪三分贝科腕足动物化石的新材料”一文,补充描述了许多新的属种,引起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界的重视。1983年韩乃仁发表了“浙江衢州下奥陶统印渚埠组几个三叶虫化石”及“浙江衢州下奥陶统发现肿笔石Oncograptus”等文章,丰富了对下奥陶统的生物组合的认识。1984年韩乃仁、李罗照、金玉书在“浙江衢州下奥陶统宁国组的新认识”一文中提出宁国组底部存在灰岩透镜体。1986年林天瑞(南京大学)、韩乃仁描述了砚瓦山组的三叶虫化石。1987年韩乃仁、金玉书发表“浙江衢州西山地层地质问题”,提出西山为一向南东倾斜的倒转背斜。值得指出的是,1976年东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