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登幽州台歌》的几个英译本.docVIP

试比较《登幽州台歌》的几个英译本.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比较《登幽州台歌》的几个英译本   摘 要: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诗脍炙人口,意境幽远,不乏国内外翻译家将其译成英文,供英语国家人士欣赏,本文将就诸多译本进行比较赏析。   关键词: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300-01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陈子昂为初唐后期才智志向过人的诗人,在诗歌的理论与创作上都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其代表作《登幽州台歌》,篇幅虽短,但意境深远,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此诗写于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之时,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从诗歌背景可看出,作者写诗的心情是愤慨悲凉的。是作者感叹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没遇到先前的贤君,也看不见后来的明主;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整首诗读上去气势十足,但感情基调却是一个“悲”字。本诗的诗题也集中体现在“怆然”二字上。“天地”,“悠悠”,“念”以及“独”营造出一种辽阔幽远、空旷苍茫的意境。   下面将许渊冲教授, 翁显良教授,英国汉学家Herbert A Giles及Tr. Burton Watson的英译版《登幽州台歌》作对比并加以分析。   许渊冲教授:   On the Tower at You Zhou   Where are the great men of the past   And where are those of future years   The sky and earth forever last;   Here and now I alone shed tears.   此译本注重了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且形式与原诗相近,符合形式美的要求。前两句中,用了两个where似重在寻找,接近原文中“不见”的意思,但又不能完全得表现出来作者字里行间所透漏出的找寻而未果的孤独。第三句中进行了删译,将“念”字去掉,“天地”译作“the sky and earth”,“悠悠”译作“forever last”显得过于平实,似不足与表达原诗中的意境,有损于诗歌的美感。   翁显良教授:   I See Them Not   Men there have been, ----I see them not   Men there will be, ----I see them not.   The world goes on, world without end.   But here and now, alone I stand in tears.   此译本在音韵上的不同在于运用了重复咏唱的方法,增添了诗歌的美感。前两句中重复使用的“I see them not”与原文中“不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天地”译作“the world”,“悠悠”译作“goes on”,“without end”,同时也将“念”字去掉,但是在第四句中曾译,加了“but here and now”,就将三四两句意思连接起来,表现出了原文并没有在字面上表达出来但隐含着的转折的含义。   译文中重复使用的“I see them not”深刻的表达了“孤独”这一情感,而大胆地将题目也改为“I see them not”就更强化了诗歌的主题,就是“怆然”之悲。这个译本在形式内容上不死板,情感的表达却是最接近原作的。   Herbert A Giles:   Regrets   My eyes saw not the man of old;   And now their age away had rolled.   I weep to think I shall not see   The heroes of posterity!   这个译本对于原文的改动就比较大,不拘一格,将诗歌的主题定义为“regrets”,而“怆然”的原因是“I shall not see the heroes of posterity”是一种看不到的遗憾,与原文孤独的意境有着较大的出入。但此译本音韵上采用了AABB的押韵方式,内容上大胆创新,读起来也不乏美感和新意。   Tr. Burton Watson:   Song on Climbing Yo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