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请不要让学生以“学”为苦
一个男孩刚刚上小学,有一天放学回家,他父亲想起来问他,儿子,上小学了,你最喜欢什么课啊?男孩苦着脸回答,下课。后来,男孩父亲把这段对话转述给同事,同事又转述给我,那年男孩已经上了六年级,我正好是他的班主任。我记得我们当时都笑孩子的天真,当真的实话实说。
无独有偶,前段日子有个女生也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我最爱周四,因为都是好课,有体育、音乐、美术,而且眼看就周五了。”体育、音乐、美术是“好课”,言下之意,语文、数学、英语就是“坏课”了?我有点傻眼,因为我就是教“坏课”的语文老师。而她就是这么兴冲冲的,对我这个“坏课”老师这么直接地说了这句话。老实说,我有点尴尬,我呆呆地看着她,忘了应答,她当然也不需要我回答,兴高采烈地跑了。你看看,我们自以为是的学科在孩子眼里却成了“坏课”!
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初入学的孩子最喜欢下课?为什么小学生把音体美看成“好课”,把语数外看成“坏课”?这个问题其实好回答――小孩子刚刚上学,圈养还不习惯,上课就像是禁锢,下课则是“放风”;音体美课上学生相对自由,轻松没负担,而语数外是考试科目,老师们老早眼睛就盯着嘴里吆喝着,赶着他们朝高分与升学的方向努力。至于学生们不喜欢繁多、雷同的作业,不喜欢没完没了的考试,不喜欢上课老师连篇的赘言,不喜欢老师下课了还在??里??嗦地拖堂……一般情况下老师们是忽略不计的。不得已的事当然是苦事,被动的事从来不快乐。可悲的是,这种不喜欢的“苦”不是一天两天,这样“苦”的学生,也不是一个两个。
我的教龄不短,教过的学生也不少,十多年来本着负责任、本着为学生好的缘由,也曾生拉硬拽过学生,只为了提高一点他们的成绩。曾经有几年,我天天辅导差生,临到考试,放学后还要把他们留下来,为他们补课讲习题,督促他们写生字背课文。然后他们的成绩提高了,我为他们的进步、家长的夸赞、我的责任心而沾沾自喜,为我班成绩在镇排名靠前而长出一口气。而后呢,稍一松手,那些学生的成绩还是会掉下去。他们所谓的进步只是来源于我督促他们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甚至两倍的时间。在这个过程,孩子累,难道老师就不累吗?一个负责的教师工作之累也是不可承受之重的。只是更多的时候我们累我们苦,也费事不讨好。
其实,上述情况我们大家并非毫不知情,只不过一直在习惯性地自动忽略。因为我们已习惯用我们的想法置换学生的真实想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潜意识地打着为他们好的旗号把自己放在“说了算”的位置。我们以我们的劳动和说教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不然后面就跟不上了;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时间,不然时间就会辜负你;一定要争取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要不然就不能有好工作好的生存环境……古人不是早就说了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求学岂是那么容易的?什么都由着学生的性子来那还了得?这样的想法,是许多老师一贯的想当然。可是,古人也有“乐学”传统,诸如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苏舜钦“汉书下酒”等典故,为什么我们都忽略不提?同样,今天也有许多有见识的老师在践行“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的快乐学习模式。读书求学与快乐原本就不是非此即彼、不可兼得的关系,只是我们被包裹在严严实实的成见之中,以为学习就是为了获得高分,教书就是讲解、练习、作业、考试、比较、排名……然后,我们奋力地驱使学生努力。对,我用的是驱使,而不是引导,如此才造成学生以学为苦。
我想起一则讲了很多辈很多年的童话――《小猫钓鱼》:小猫跟随妈妈出去钓鱼,看到了蝴蝶舞就去追蝴蝶,瞄着了蜻蜓飞就去抓蜻蜓,荒芜了钓鱼一无所获,后来受到妈妈教育知道错了,开始坐下来跟妈妈一样安静钓鱼,最后钓到了鱼,跟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这个故事,我也曾拿来教育我的儿子,做事一定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不然一事无成。可是,如果小猫一开始便老老实实,循规蹈矩地跟妈妈一起钓鱼,那还有什么小猫?只不过缩小版的老猫而已。可能许多成年人在跟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无一例外地都站在老猫的立场上看小猫,从来没想过站要在小猫的角度。阳光明媚,草木正好,蝶舞蜓飞,多么美好的季节,多么美好的时光,是个孩子,就应该嬉戏自然,该扑蝴蝶扑蝴蝶,该扑蜻蜓扑蜻蜓,不辜负自然赋予的快乐。作为猫妈妈,是不是应该先领着孩子体味自然,然后再学钓鱼?
卢梭曾在《爱弥儿》中强调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老态龙钟的儿童。这是卢梭对我们的忠告。可惜的是,我们似乎一直热衷于把学生教育成“老态龙钟的儿童”。从一开始就着眼那个所谓的冠冕堂皇的最终结果――“一朝跃至龙门”。家长如是,老师也如是。我们从他们入学开始,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