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压裂的研究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 学术论文 课程名称:油气田应用化学 课题题目:页岩气压裂的研究 指导教师:XXXXXXX 姓 名:XXXXXX 学 号:XXXXXXX 专 业: 学 院:石油工程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完成时间:2014年5月20日 摘 要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资源。因此,研究其页岩气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勘探方法、压裂的新技术,钻井、完井、固井等技术对于页岩气新的研究进展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 现在工艺是将天然气的成藏分为吸附气产生、游离气流入基质等5个阶段,具有较好开采潜力的页岩气藏是保持在第三阶段的气藏;将页岩气藏成藏机制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对地层压力提出了新的认识。但是,中国页岩气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大胆实践探索才是目前的重点。 引 言 页岩气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的聚集。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 根据页岩地层特征,采用测井、地震勘探和取心等技术发现,我国南方、中东部(华北—东北)、西北及青藏等四大地区具有页岩气开发潜力。目前,页岩气井钻井主要是直井和水平井。在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采用了MWD(随钻测井)技术、GEOVISION随钻成像服务和RAB钻头等LWD(随钻测井)技术、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实时控制与定位;采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优化井身设计。同时,运用欠平衡压力钻井、泡沫固井技术和酸溶性水泥浆体系以及组合式桥塞完井、水力喷射射孔完井和机械式组合完井等完井方式。在增产方面,采用了大型水力压裂技术,包括清水压裂、直井压裂、水平井分段压裂、重复压裂和同步压裂等,并对裂缝进行实时监测以提高采收率。 目前在我国渤海湾及松辽、四川和吐哈等盆地发现了高含有机炭的页岩。据预测,中国页岩气潜在资源量大于30×1012m3,开发潜力巨大。页岩储层具有低孔特征和极低的基质渗透率,因此压裂是页岩气开发的主体技术。目前, 页岩气逐渐形成了以水平井套管完井、分簇射孔、快速可钻式桥塞封隔、大规模滑溜水或“滑溜水+ 线性胶”分段压裂、同步压裂为主, 以实现“体积改造”为目的的页岩气压裂主体技术。了解我国页岩气储层特点和开发技术, 加快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 尽快形成和配套适应我国页岩气压裂技术应用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系列, 对于加快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步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 录 页岩气的压裂进展 1.1 LPG(液化石油气)压裂 1.2 超临界CO2系统开发非常规油气技术 二、页岩气压裂新技术 2.1 直井连续油管分层压裂技术 2.2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2.3 水平井多级可钻式桥塞封隔分段压裂技术 2.4 页岩井压裂技术 三、页岩气勘探技术 四、页岩气层的钻完井技术 4.1 固井、完井技术 4.2 储层保护 五、结论 一、页岩气压裂的技术进展 常规的页岩气开采技术主要是水力压裂技术。所谓的水力压裂就是通过将压裂液压入油井中,将岩层压裂,产生高导流能力的裂缝通道,再注入支撑剂(主要是石英砂)撑住裂缝,进而提高油气采收率的一种石油开采工艺。 在页岩气开采所使用的压裂液中,98%都是水,剩下2%的成分是化学添加剂。在压裂结束后,约有30%-70%的压裂液会被抽回地面,称之为“返排液”。这些返排液通常会有四种处理方式:循环利用、处理后排放到河流中、注入地下水以及储存在露天的蓄水池中.但是水力压裂会造成压裂液中的化学物质和页岩气(主要是甲烷)混入地下水 中,返排液处置不当也会污染地表水 。因此,应加大水力压裂替代技术的投入与破解新技术的产生。下面简述两种新技术压裂方式: 1.1 LPG(液化石油气)压裂 LPG在压裂过程中会因为压力和高温而气化,与天然气一起被重新抽回地面,进行分离并最终做到重复利用。这种压裂手段相比于传统的水力压裂技术来说基本不需要水,也无需投入成本处理废水,极大地缓解了对环境和水资源的压力。虽然这项技术前景可观,但是其推广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LPG比水的成本要高;其次是该技术尚

文档评论(0)

shash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