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源保护区垃圾收集坑及新型旱厕改造项目实施方案》.doc

《饮用水源保护区垃圾收集坑及新型旱厕改造项目实施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X饮用水源保护区 封闭式垃圾收集坑及新型旱厕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XXX饮用水源保护区封闭式垃圾收集坑及新型旱厕改造项目 项目实施单位:XXXX环境保护局 项目主持单位:XXXX环境保护局 项目负责人:XXX 联系人:XXX 电话:13992XXXXX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XXXXXX饮用水源保护区 垃圾收集坑及新型旱厕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一、水源地基本概况 XXX饮用水源地于一九九九年建成饮用, 距县城北8Km,位于XX河中游右岸XXX镇XXX流域内。XXX流域面积18.34Km2,共有XXX、胡家沟、郝家湾和惠家岔四个村庄,2009年底流域内共有人口2116人。该区山大沟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主要是黄土性土壤和红胶土,沟内打坝淤地条件尚好,无任何工业污染源。目前山坡地已大面积退耕还林,只有沟坝地、条台地一部分种植粮油作物。工程地段基岩裸露,出露地层为侏罗系砂岩,河谷为“U”型,底宽15m,海拔高度为917.6-922.1m。水源地共有三口井,距岔口水场6Km,计划引水400m3/日,实际引水176m3/日,水质达标,可直接饮用。。 依据XX市水功能区划,XXX所属XX河段地表水功能划分为Ⅱ类水域,功能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用水,执行的水质标准为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饮用水(地下水)执行的水质标准为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2006年7月,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XXX水源地泉水水质进行了监测检验,监测结果显示泉水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可以饮用。 目前XXX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实施水源地水质定期监测制度,监测项目为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汞、铅、挥发酚。远期安装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对水源地进行实时监控。 二、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情况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地下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中的类比经验划分方法,以及XX市水环境功能区规划和XXX城XXX饮用水水源地的地理位置、水域污染特征将其实行二级保护,分别划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 XXX共三口井,为线性分布方式。1#距2#井80m,2#距3#井196m。根据《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内容,1#、2#井和3#井分别划分一级保护区,1#、2#、3#井合并划分一个二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划定: (1)1#井一级保护区划分:以1#井取水坑为圆心,半径50m,保护区域0.00785km2。 (2)2#井一级保护区划分:以2#井取水坑为圆心,半径50m,保护区域0.00785km2。 (3)3#井一级保护区划分:以3#井取水坑为圆心,半径50m,保护区域0.00785km2。 二级保护区划定: XXX水源地三口井为线性分布,因此以三口井一级保护区外沿向外延伸500m形成二级保护区,保护区域0.90575Km2。 2007年6月XXX人民政府批准了XXX水源地划分方案(清政函〔2007〕17号),并设立了相应的保护标志。 三、水源地保护区污染现状 XXX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没有工业污染源,只有八座村民自建的旱厕,急需改造这八座旱厕。二级保护区北面有14户村民居住,居住村民29人。村民的建筑物大多是窑洞,多数修建于80年代。村民的垃圾没有固定的收集坑,一般都倒在自家院前的坡上,遇下雨会渗入污染地下水。现居住的村民少部分饲养有少数家畜。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内有100亩左右菜地,二级保护区约有500亩农田,主要种植玉米、蔬菜等农作物。 四、水源地保护区垃圾收集坑及旱厕改造的必要性 XXX饮用水源类型属地下水,主要靠雨、雪水渗入地下后形成。XXX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八座旱厕均无防渗漏设施,厕所或粪坑内的粪便会通过渗漏或地表径流污染XXX饮用水源地水质,因此XXX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改造垃圾收集坑及旱厕改造势在必行。 五、改造方案 1、改造垃圾收集坑 村民的垃圾没有固定的收集坑,一般都倒在自家院前的坡上,遇下雨会污染地下水。因此计划在一级保护区外修建二座防渗漏防扬散垃圾收集坑。根据垃圾堆放情况定期将垃圾拉运到下廿里铺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减少对水源地水质的污染。 2、改造八座旱厕 旱厕改造我们采用2009年10月13日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广天地》节目中《新型农村旱厕建造技术》中的旱厕改造技术和设备。这种厕所是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旱厕,特点是有两个排出口,一个出口用来排尿,收集的尿液可稀释做农作物肥料;另一个出口用于排便,收集后的粪便通过加灰,使之脱水干燥,杀灭病菌和虫卵,在储粪池达到无害化。但是我们在水源地修建这种旱厕必须在安全和防渗漏方面予以强化,重点是防止粪便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因此节目中的建造价格远

文档评论(0)

shash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