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静默草原》教案1.doc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静默草原》教案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豁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美丽景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参观雄伟壮观的北国风光。   2、利用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展示北国风光。(教师板书诗题:敕勒歌)   (二)通读全诗,把握诗境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意   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当日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引导学生读注释,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见”(同“现”),露出的意思。   学生质疑,讨论诗意。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4、感情诵读古诗。   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想想,我们应该怎样朗诵这首诗。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宏大的气势。   5、当堂背诵这首古诗。 静默草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本的学习,领略散文优美的文字魅力,积累对散文这一文体的审美体验。 2、体会作者文字下的草原之美,感受作者对草原的深切情感。 3、鼓励同学亲近大自然,体悟自然景物的美感,丰富情感体验,净化心灵世界。 二、教学难点 1、对没有真正体会过草原的同学,仅从字面上感受草原之美是困难的。 2、对初二学生而言,散文是记叙文中比较新的文体,鉴赏比较有难度。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蕴含深义的语句,理解作者对草原的深情,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从中获取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法——师生交流互动法——提问法——课文分析法——讲授法 五、 预习要求 1、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的读音、意义。 2、通读课文,在各段落之前标上序号,并背诵第十一自然段。 3、有条件的情况下,课前通过查找一些图片图像,从而对草原这一自然景观有更直观的印象。 七、教学过程 1、以上节课学过的《刺勒歌》导入,全班齐声背诵。 2、导入课文后,抽查预习情况,请同学到讲台上为生字词注音,解释文中的生词意义。 3、进入课文讲解环节,提问同学对文章的阅读体验,鼓励同学自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