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北京中关村某电子卖场苹果产品销售店门前,一个女孩怀抱一台ipad,一脸愠色。而不远处,一名中年女子蹲在墙角,手捏纸巾,低头抽泣。原来,这位准大学生要求母亲一次性给她买齐iPhone4s、iPad3和mac book。但“苹果三件套”价格超过两万,高昂的价格让母亲感觉吃不消。最终,女孩愤而起身独自离去,并且甩给母亲一句话:“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丢脸去吧!” 案例1:究竟丢了谁的脸? 案例2:大学毕业生嫌农村父亲丢人不让其进家门 2012年11月12日晚10点多下关警方接到报警,称大桥南路156路公交站前,有一老汉发酒疯,拿着扁担乱打人。民警赶到现场时,看到一个60岁左右的老汉拿着扁担,“不说了,不说了,门都不给我上”,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拦着他。老汉扁担两端,挑着编织袋和旧提包,编织袋的拉链都坏了。 讨论:你是否了解自己的父母?你父母的生日是?你父母的身高是?你父母穿码鞋是?你父母喜欢的颜色是?你父母最喜欢的菜是?你父母的日常消遣活动是? 所以不要一味地向自己的父母索取,要多点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学会感恩。二)同学关系中常见的问题 风波一:生活习惯难相容 案例一:小黄晚上早晨都喜欢打开窗换换新鲜空气,而其他室友却觉得小黄存心让他们生病,一起指责他;而小黄却认为,室友们不注意时间的掌握,很晚才归宿,严重影响自己的休息和生活习惯。 案例二:有的同学习惯早睡早起,有的则相反。晚睡的学生不愿关灯,或是煲“电话粥”不注意控制音量,或是用电脑时还用音箱,或是键盘声很大,惹得早睡的学生甚是恼怒。第二天,早起的同学有意无意的提高洗漱声音,吵醒还在睡梦中的室友。 风波二:金钱问题伤感情 案例:舍友的生活费突然短缺了,开口问小张借50块。宿舍抬头不见低头见,怎么好不借呢?小张犹豫中掏出了钱。但是一个月的规定期限到了,舍友总也不提借钱的事,这钱不是很多,要了会不会很伤感情啊,可是不要回来的话,自己生活费也不是很宽裕……小张心里为这钱矛盾极了,他纳闷:这钱怎么就影响了交往呢? 物质利益的合理均衡,有利于培养交往的心理平衡感。 风波三:公共责任谁来负? 案例一:公共卫生总是宿舍里最麻烦的事。“都有责任”总会被那么几个人理解成“都没有责任”。作为寝室长的小刘诉说了他的苦衷:我们寝室就是有一个同学做得特别差,从不打开水,从不扫地,从不注意个人的卫生,不仅懒,还常常要享受。作为寝室长,开始想着帮他们多干点没啥,时间久了,觉得心里特别不平衡,为什么他们那么缺乏起码的集体观念?为什么他们该坐享其成?可他一管,不仅起不到根本的作用,反而使矛盾闹得更大了。 风波四:隐私问题 案例一:学生小王跟宿舍的人大吵了一架,就是因为自己桌上的书被舍友翻了。小王找朋友诉苦:我就是不喜欢别人碰我东西,不喜欢别人看到什么……舍友们也很委屈:只是想看看你平时看的东西,怎么就不行了呢,哪有那么小气的人啊,何况咱们的关系那么铁。 多一点宽容 多一点珍惜 相聚是缘,由于生活习惯、成长环境、经济背景等多方面的差异,平时的“家庭生活”中有些矛盾在所难免 要意识到学会处理寝室矛盾是一门“必修课” 心胸宽广,对别人多加理解和包容 争取多沟通多交流 真诚地对待他人 互相帮助 视频:《寝室你我他》 讨论: 爱情是什么? (三)恋爱关系 谢谢大家!1.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一)首因效应:“先入为主” (二)近因效应: 后摄作用 (三)晕轮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 (四)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五)刻板印象:固化认识(漂亮的就是好的) (二)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 2.矫正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 先入为主 忌 “以貌取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启示:注重良好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陌生人之间) 近因效应(熟悉者之间) 忌只看一时一事,要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 启示: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发生冲突及时道歉,知错就改;说话的语序也会影响沟通。 忌以偏概全(全盘肯定或否定),要要尽量消除“偏见”,多角度分析取舍 启示:注重塑造突出的正面形象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刻板印象 忌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的分析。 投射效应 忌片面地以己论人 启示:要顾及他人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自卑心理与闭锁心理 自我中心与自傲心理 嫉妒心理与敌意心理 羞怯心理与恐惧心理 敏感心理与猜忌心理 1.羞怯心理与恐惧心理 表现:紧张、胆怯、害怕。脸色绯红、神情不自然,行为拘谨、动作忸怩、被动交流、说话声音颤抖、以至于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严重者不敢见人, 拒绝与任何人交往,自我孤立,抑郁消沉。 (异性恐惧、聚餐恐惧、会议发言恐惧) 原因:缺乏自信;患得患失;理想自我过高追求完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