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不是学奥数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你的孩子是不是学奥数的“那块料” 2013年08月12日 09:4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徐瑞哲 由6名高中生组成的中国队,日前在哥伦比亚举行的第5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拿下团体总分第一、金牌总数第一、个人总分并列第一。这是中国人在不到30年的参赛史上第17次获得团体冠军。 或许,中国人真的很适合奥数?可在中国队领队、华东师大数学系教授熊斌看来,真正适合学习奥数的学生只有5%左右。而众多小学家长发现,目前班上超过一半的学生都在读奥数。 事实上,不少国外数学奥赛选手都成长为数学家,频频获得国际数学大奖。但至今,在顶级数学奖项中,还没有中国本土得主。 高考加分不挂钩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历史最悠久、比赛规模最大的国际科学奥林匹克,每年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举办。首届赛事1959年创办,参赛国不足 10个;经过半个多世纪,全球近半数国家和地区参与;今年,有 97个国家和地区的520多位高手加入这场“数学大战”。团体总分前十名依次为中、韩、美、俄、朝、新加坡、越南、我国台湾地区、英国和伊朗,其中亚洲队伍占去7席。 中国奥数国家队的选拔规模和层级,对于其他代表队来说是惊人的,因为这与高考加分直接相关。据介绍,每年全国数学学科高中联赛各地有十多万学子参加,大约300人晋级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从中只选拔少数“奥数神童”进入国家集训队。今年3月,约60名集训队员经历了半个月备战及6场考试,决出前6名选手,正式组成国家队。目前这6名“国脑”,4人即将就读北大、2人将进清华。上海学生在国家队中比例较高,去年和今年均占1/3。 奥数的中国特色正在于此,与高考以及其他各学段的升学考挂钩,甚至包括“小升初”。但根据新的加分政策,从明年起,国内奥数赛事的名次将正式与高考脱钩。原本,高中联赛产生的1200个数学尖子生,都具有高考保送资格,其中上海地区有50多人;但今后,只有入选国家集训队的那60个人,才可以被保送。 小学就有“试金石” 熊斌喜欢的是不为应试而来的奥数“铁杆粉丝”。在这位奥数金牌教练眼中,学奥数至少有3个条件:其一,在学校课堂上,数学就学得比较扎实,学有余力;其二,对数学有一定兴趣,最好是有一定天赋;其三,性格上必须静得下来,半小时都坐不住就免了。 其实,奥数就是课堂外的数学,和课堂内的数学是主干与分支的关系,“它是我们平常数学课上不讲、也没有时间去讲的一些数学分支”。但奥数也属于这些数学分支的基础内容,比如图论、组合数学、数论,以及重要数学思想,包括化归思想、构造思想、特殊化思想等。奥数内容的选择很科学,因为其基本方法和简单应用,并不需要专门的数学工具,而且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游戏性。例如,奥数中不少内容来自中国古代数学专著的方法和思想,如盈亏问题、鸡兔同笼等。 要看自家孩子是不是这块料,其实也有“试金石”。在小学低年级时,就可以给孩子每周出一两道思维训练题,简言之就是需要“动脑筋”的题目。看看孩子是否有兴趣做,有没有潜力解答,能不能静下心来、花点时间。要知道,在国际奥数大赛上,正式比赛日为2天,选手每天要面对一张卷子,每卷只有3题,但答卷过程长达4.5小时。 另外,不可否认但也没有证据:奥数似乎与性别有关。因为绝大多数国际奥赛选手都是男生,如1996年以来中国国家队历届队员中,只有3名女生,分别出现在 1996年、2008年和2010年。 读奥数的奇才们 基本上,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语言。数学奥林匹克同样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期望发现更多数学天才,为人类带来更多科学贡献。但天才往往只是少数人,且不是常人,因此美国人将奥数教育归为“特殊教育”。 被誉为数学家莫扎特的陶哲轩,今年刚满38岁。他11岁、12岁、13岁时连续代表澳大利亚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先后获得铜牌、银牌和金牌,也是迄今最年轻的金牌获奖人。后来,他17岁大学毕业,20岁博士毕业,24岁当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正教授,31岁时获得数学界顶尖奖项——菲尔兹奖。另一位数学鬼才佩雷尔曼,1982年以满分获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20年后他在网络上发表3篇论文,成功破解了著名的“庞加莱猜想”,40岁时他拒领菲尔兹奖。 当然,中国奥数人才也逐渐在国际学术界取得重要突破。两个“80后”——张伟和恽之玮,都因数学奥林匹克被保送至北大数学系,如今而立之年的他俩均已荣获拉马努金奖,成为国际数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链接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名人堂” 许多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参赛者,在他们之后的数学研究事业中,都获得了代表数学界最高荣誉的奖项;同时,许多成功的数学研究者,在年轻时也都参加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就声誉而言,1936年设立的菲尔兹奖常被视为数学家所能获得的最高奖励。在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最多只有4座菲尔兹奖颁发给青年数学家们,他们的年龄不得超过 40岁。至今,还没有中国国籍的数学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