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与程序框专题与小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程序二: INPUT “x=”;x IF x=0 AND x=2 THEN y=0.5*x*x END IF IF x2 AND x=5 THEN y=2*x-2 END IF IF x5 AND x=7 THEN y=-0.5*(x-7)∧2+10 END IF PRINT y END 学后反思 条件语句一般用在需要对条件进行判断的算法设计中.在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时,由于自变量x的值不同,其函数值的求法也不同,故先对x的值进行判断,然后根据其具体值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故用条件语句进行算法设计. 题型三 循环语句 【例3】高一(1)班共60人,市青少年保护中心来抽样检测同学们的身体素质,要求学号能被3整除的同学参加体检,已知学生的学号从1到60号.请画出输出参加同学学号的程序框图,并编写程序 解析:程序框图如图一所示: 程序如下: S=0 WHILE S60 S=S+3 PRINT S WEND END 解析:程序框图如图二所示: 程序如下: S=0 DO S=S+3 PRINT S LOOP UNTIL S≥60 END 学后反思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正确理解其中的算法思想,根据题目写出其关系式,再写出相应的算法.在循环语句中,也可以嵌套条件语句,甚至是循环语句,此时需要注意嵌套这些语句需要保证语句的完整性,否则就会造成程序无法执行.循环语句必须按当型结构和直到型结构来完成,否则没有对应的语句可用。 程序框图: 程序如下: a=150 m=60 S=0 S=S+a i=1 WHILE i=20 S=S+m m=m-0.5 i=i+1 WEND PRINT S END 题型二 条件语句 【例2】如图,已知底角45°的等腰梯形ABCD,底边BC长为7 cm,腰长为22 cm,当一条垂直于底边BC(垂足为F) 的直线l从B点开始由左至右移动(与梯形ABCD 有公共点)时,直线l把梯形分成两部分,令 BF=x(0≤x≤7),左边部分的面积为y, 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程序. 分析 因为面积y随着x的增大是求不同图形的面积和,所以要用分段函数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在此基础上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程序. 解 过点A、D分别作AG⊥BC,DH⊥BC,垂足分别 是G、H.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底角是45,AB=22 cm, ∴BG=AG=DH=HC=2 cm. 又BC=7 cm,∴AD=GH=3 cm, 所以 但桂绅济哈容障彩吭胞蚀窟交镑钮音哀愿棱瞩伯幼置汉谁宋捐靳陶穆雅谐算法与程序框图专题与小结 程序一: INPUT “x=”;x IF x=0 AND x=2 THEN y=0.5*x*x ELSE IF x=5 THEN y=2*x-2 ELSE y=-0.5*(x-7)∧2+10 END IF END IF PRINT y END 程序框图: 村神琼贬仟匝柬他扮谷脚欧忘棚焚策坚赂颓唆场臃翼弱以涧镀义菲蹿怀宁算法与程序框图专题与小结 狈份臼官怖搅眉盔据周湖镊彦部户若啮岗牲派兼邦残辊安很跪亭秃熊况件算法与程序框图专题与小结 结束 S=S+3 否 是 开始 S60? S=0 输入S的值 螟昌堑娠建棍聋锄惦锗皖懈辛彝辊践丝岗郸贸芽已趾柬赐犀坝逻殿斗静撬算法与程序框图专题与小结 开始 结束 S=0 S=S+3 S≥60? 否 是 输入S的值 粥剐磕听删嗣屁岸建充鳃颇肛柔敏悉般汇继辣臆乖三僳粟乎乡贰瘩浑微溺算法与程序框图专题与小结 思考:每种程序框图都能写出程序语句吗?为什么? 褪沿酬寄从佳纵铱冒极悬受侗衣鄂逼痢耻兽卸郁赔诺抱老兜遣风洗丽赠复算法与程序框图专题与小结 题型四 算法语句的实际应用 【例4】(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价格为1 150元的冰箱,如果购买时先付150元,以后每月付50元,再加上欠款的利息.若一个月后付第一个月的分期付款,月利率为1%,那么购买冰箱的钱全部付清后,实际共付出款额多少元?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程序. 解析:购买时付款150元,余款1 000元分20次付清,每次的付款数组成一个数列{ }, =50+(1 150-150)×1%=60, =50+(1 150-150-50)×1%=59.5, …… =50+[1 150-150-(n-1)×50]×1%=60- (n-1)(n=1,2,3,…,20), ∴ =60- ×19=50.5. 总和S=150+60+59.5+…+

文档评论(0)

dd5454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