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诗歌
教学目标:
1、文学常识介绍;
2、《汉江临眺》、《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秋兴八首其一》《秦中吟 买花》等作品赏析。
教学重点:
1、理解王维、李白诗歌的特点;
2、掌握《汉江临眺》、《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秋兴八首其一》《秦中吟 买花》字词及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内容:
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它曾经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一百多年的开拓发展,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盛世造就的士人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宏气度,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也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了被后代一再称道的盛唐气象。同时,它也经历过安史之乱这样一场空前战祸,在士人面前展开了杀戳破坏、颠沛流离、灾难深重的生活。大繁荣与大破坏都经历过了,然后是力图中兴而始终未能的振作。这样丰富的生活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多样多彩的生活,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厚的土壤,为文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给了他们激情,让他们不得不歌吟。
一、王维:他才华早显,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幸其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恳请将其官职等换其兄性命,王维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雪溪图》是一幅表现乡村雪景的小品。画面分近、中、远三部分:近景山隅一角,道路横斜。路边有小桥、篱舍、村店、屋宇。路上有一人匆匆而行,还有一人赶着四头猪,似乎正要过桥。画面正中有一座临溪房屋,可能是村头店铺。屋后有五六棵树木,疏疏落落,十分荒寒。中景为溪流。平静的水面上有一条蓬船,有两个人撑篙摆渡。远景是对岸起伏的山坡,和几间村舍掩影于茫茫雪色之中。整个画面白雪皑皑,江村寒树,野水孤舟,组成一片寂静空旷的景象。画上点缀了几个人物活动气息,虽然增添了几许生活气息,但更加衬托出大地的宁静。
《汉江临眺》赏析: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诗开头直叙楚地疆界的开阔。诗人一开始, 就以“视通万里之势”, 从大处落墨,勾勒了一幅荆门楚地的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江流纵横图:“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上句纵观, 写楚塞与三湘连接。“楚塞”, 楚国的边地。春秋战国时, 汉水一带地方属楚国。“塞”,边地上的险要处所。“三湘”,湘水的总称, 湘水合沅水称沅湘, 合潇水称潇湘, 合蒸水称蒸湘, 合称三湘。下句写横看, 写荆门与九派沟通。“ 荆门” , 荆门山在今湖北荆门县南, 隔江与虎牙山相对。此地水势湍急, 为长江险要之处。“ 九派” , 古代长江流至浔阳分为九条支流。汉江一泻千里, 南接三湘,西连荆门, 东通九江, 这是何等的气派。诗人将眼前所见实景, 同联想中的“ 三湘” 、“ 荆门” 、“九派” 沟通起来,抽象概述了汉江的地理位置。这两句诗以四个地名相对, 通过“接” 与“ 通” 的勾连, 收漠漠平野于纸端, 纳浩浩江流于画边, 为以下具体描绘极目远眺的景色渲染了气氛。
“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二句, 紧扣诗题“ 眺”字, 以虚实相间的手法, 写远望汉江的深刻印象和独特感受。上句纵看, 写水, 直承“ 九派” 。以江水的流长邈远突现其辽阔雄伟的美。水势浩大, 像是要奔流出天地之外。这真是玄妙的想法, 夸张而得体。储光羲《临江亭五咏》诗:“ 江势将天合” , 杜审言《登襄阳城》诗:“ 汉水接天回” , 强调了江流接天的一面, 也很能激发人们的想象。既不直写江水消失于天地之间, 又不写江水接天, 却写江水流往天地之外, 这实在是出人意外的大胆想象。江水一泻千里, 直至天际, 然后脱离河床,一无依傍, 凌空喷射, 此情此景, 该是何等的伟力啊!下句横看, 写山, 暗接“ 三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