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特    长征精神: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外国人的长征情缘 当年那些艰难行进的红军战士们可能没有料到,他们的举动从一开始就为世界所瞩目。许多外国人或许先是抱着好奇甚至怀疑的态度来看待这个事件,最后经过严肃的考证和思索,他们却成为长征的崇拜者。在这群外国人看来,如果不了解长征,你就不会理解中国共产党,就不会理解此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及新中国的建立。 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一部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 最近,四川省的建川博物馆首次公布了一份1937年出版的美国杂志《life》(生活),杂志以7页19张图片的篇幅,滤布详细实录了红军长征的路线以及整个过程。这可能是外国杂志中最早介绍长征的版本。为这份杂志提供照片的正是埃德加斯诺。1936年,这位美国记者在陕北的黄土高原实地采访了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人,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这出悲壮的人间正剧。1937年10月,斯诺撰写的长征纪实《西行漫记》(直译为《红星照耀中国》)在美国一出版,就在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 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1938年中译本作者序)斯诺希望后人能永远铭记长征,并期待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一部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 继承斯诺衣钵的是另一位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他和斯诺在二战期间都是战地记者,尽管此间索尔兹伯里未能来中国,但是同斯诺的多次交谈,加深了他对长征的兴趣。 早在1972年,索尔兹伯里就向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要写长征纪实,但由于文革而未能获准。直到1984年,索尔兹伯里才和妻子夏洛特飞往北京,对经历过长征的一些将领、重要人物及其家人、档案管理人员等全面采访。更难能可贵的是,索尔兹伯里历时两个半月,行程7400英里,乘坐吉普、面包车和越野车,几乎完全沿着第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行进,并以此写成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这一名著。他把这本书定位为实现斯诺的遗愿,争取写出长征的全过程。索尔兹伯里完全认同长征是伟大史诗的评价,他说:长征是一篇史诗。这不仅是因为淳朴的战士及其指挥员们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还因为长征实际上成了中国革命的熔炉。它锻造了在毛泽东领导下打垮蒋介石、夺取全中国的整整一代的人和他们兄弟般的革命情谊。 长征改变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 李爱德是一位对中国有着浓厚兴趣的英国历史学博士。在一次偶然来中国旅游的途中,他发现几个景点跟自己所读的长征书籍中的地点吻合,便萌生了要重走长征路的想法。2002年10月,他跟一个朋友从江西出发,经过了300多天的跋涉,徒步走完了红一方面军当年的长征路程,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后来,他跟朋友合写了《两个人的长征》一书,一经出版即受到读者热捧。我必须要深入了解长征背后的那一个个感人故事……长征那么艰苦,当年那些普通战士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参加红军的,他们为什么闹革命还坚持到最后,这些都是我想要了解的。李爱德说。 除了这些因素,纠正国外一些舆论对中国的偏见也是促使李爱德研究长征的原因。据他介绍,国外有一些质疑长征的言论,认为长征其实并不伟大,只是毛泽东为了宣传编造的一个谎言。而通过实地走访长征路,李爱德用事实驳斥了那些言论。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上海文广演艺中心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携手,将于今年6月把《红星照耀中国》搬上舞台,加拿大籍的大山应邀出演斯诺。作为记者,斯诺赶上了中国很有意思的一个历史时期。70年后的今天,《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仍在帮助西方人了解中国,这很不容易。大山认为,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认识仍需要时间。东西方文化中有差异,但更多的是相似和互补。 中国新的长征可能成为当代伟大的社会和政治试验 1993年,意大利著名记者恩佐比阿季推出他自己拍摄的大型电视片《长征》,这部五集的系列片以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为引线,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长征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事件,压滤机滤布并反映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第二次长征。中国的两次长征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但在外国,从长征这个角度,通过电视镜头介绍过去和现在的中国,都是前所未有的。新的长征将给中国带来什么呢?比阿季的回答是:经济更发达,人民生活更美好。 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每一步,国人都习惯将之比喻成长征。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索尔兹伯里在1985年出版《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时这样在序言中写道。他预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新长征,与几十年前的长征同样艰巨,它很可能成为当代伟大的社会和

文档评论(0)

feng1964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