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口学原理 第一章 导 论 第二章 人口再生产 第三章 人口质量 第四章 人口构成 第五章 人口分布与人口城市化 第六章 婚姻家庭与人口发展第七章 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第八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第九章 政策法规与人口发展第十章 人口发展简史第十一章 人口思想史与理论史 主要参考书 杨德清主编.人口学概论.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 田雪原主编.人口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刘铮主编.人口理论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李竞能编著.人口理论新编.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 陈达.人口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乔晓春等.人口学教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英]马尔萨斯著.人口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苏]д.и.瓦连捷伊主编.人口学体系.侯文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 [日]南亮三郎编.人口论史.张毓宝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日]南亮三郎著.人口思想史.苏正绪译.吉林大学人口研究室,1980 [法]阿尔弗雷·索维著.人口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苏]B.C.斯捷申科著.人口再生产的理论与方法.王濂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英]亚莫卡尔-桑德斯著.人口问题——人类进化研究.宁嘉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美]朱利安·西蒙.人口增长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张纯元主编.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赵文林,谢淑君著.中国人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刘长茂主编.人口结构学.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1 吴申元著.中国人口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林成策主编.人口学概论.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 于学军,解振明主编.中国人口发展评论:回顾与展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吕红平著.中国人口忧思录.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9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室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北京大学人口研究室, 1984 第一章 导 论 需要明确的问题与内容一、为什么学(why),即第一节。二、学什么(what),包括第二节和 第三节。三、怎样学(how),即第四节。 第一节 学习人口学的意义 一、了解和研究人口国情的需要 二、了解和宣传基本国策的需要 三、理解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人口学研究对象 一、人口的概念 讨论人口的概念,需要与讨论人、人类、人口三者的联系和区别结合起来。人,是一个元概念,包括对个人和总体的理解,指的是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生产物质财富的高等动物;人类,是一个类概念,是对人的总称。人和人类都是抽象意义上的概念,没有数量含义,我们可以说男人、女人、中国人,汉族人、俄罗斯族人,人类社会、反人类等。人口则不同,英语中的人口(population)是总体(universe)的同义语。人口一般用来表示具体的规模(size),指的是生活在一定生活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生活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生活群体。 二、人口的属性(一)自然属性 人口的自然属性也称生物属性,指的是人口作为有生命的个体的总合,与其他动物一样,均有出生、发育成长、衰老以至死亡的生命过程,同样有受生物学规律支配的一切生物所具有的遗传变异及全部生理机能。人的自然属性不以社会生产方式为转移,是任何社会生产方式下的人口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二)社会属性 人是社会的人,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怎样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怎样进行生活资料分配,不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合。因此,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三)人口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三、人口学的基本范畴 (一)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指的是一定时点上的人口总数,是人口数量所涵盖的范围和所体现的数量与格局。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是由该国人口总数所涵盖的范围和数量决定的,单独提出人口规模的概念,是为了与生产规模、经济规模等做比较。(二)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也称人口质量,指的是人口总体上的质的规定性,主要通过身体素质、文化教育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的指标反映出来。(三)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也称人口构成,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按一定的质的规定性(或标识)划分的组成人口总体的内部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四)人口变动 人口变动是指人口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口自身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的变化。人口变动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自然变动、迁移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销售行业述职报告5篇.docx VIP
- 英语必备词汇(思维导图版).doc VIP
- 汽油、柴油仓储及50万吨_年甲醇汽油调配添加剂调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润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oc VIP
- GB T 3810.14-2016 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4部分 耐污染性的测定.docx VIP
- AIAG 第三版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培训教程-学员版.pdf VIP
- 文件检验相关知识试卷涵盖检验准备鉴定等内容.doc
-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总结.pdf VIP
- 2024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专任教师岗位招聘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工业碳排放绩效研究.pptx VIP
- 瓦楞纸板箱生产环境质量控制手册与程序汇编指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