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概念 是指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包括基因、酶、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细胞融合、吞饮及代谢上的不同特性,将抗癌药物定位到靶细胞的生物分子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或使其死亡的一类药物 简言之:通过阻断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分子(靶点)从而干挠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一类药物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特点 分子靶向性 高度特异性 非细胞毒性 机制相对明确 在我国上市的分子靶向药物 EGFR-TKI: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帕替尼 抗 EGFR 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 VEGF 单抗:贝伐单抗 抗 HER-2 单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 ALK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克唑替尼 在我国上市的分子靶向药物 抗 CD20 、CD52单抗:利妥昔、阿伦单抗 多靶点抑制剂:索拉非尼 、舒尼替尼 Bcr-Abl TKI:伊马替尼、达沙替尼 mTOR 激酶抑制剂:依维莫司、替西罗莫司 其他: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 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影响生活质量 影响临床疗效 降低治疗信心 影响治疗依从 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常发生于单克隆抗体 这些抗体或为人鼠嵌合型,或为人源化 抗体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发生超敏反应 常见表现 轻中:发热、恶心、呕吐、面色潮红、皮 疹;头痛、呼吸困难 重度:支气管痉挛、喘鸣;说话困难;血 压下降、休克 过敏反应分级 过敏反应 曲妥珠单抗第一次用药时有40%出现寒战和(或)发热征候群,西妥昔单抗有5%发生超敏反应,其中半数为严重反应;尼妥珠单抗寒战、发热为16.8%,血压下降为7.8% 皮肤毒性 临床表现 皮疹;痤疮样皮疹;瘙痒;皮肤干燥;指甲或甲周改变;皮肤红斑;手足综合征;毛细血管扩张;毛发改变(斑秃、脱发、睫毛过粗、毛发过多等);色素沉着;皮肤或毛发颜色发生改变 单克隆抗体皮肤毒性高于小分子TKI 皮肤毒性 皮肤毒性 皮肤毒性发生机制 EGFRI皮肤毒性机制不明,认为与EGFR受抑制有关。 EGFR对维持表皮正常发育和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主要在基底层、上基底层及毛囊外层有增殖活力的角质细胞中表达。EGF等可激活EGFR,进而调节正常角化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存活 皮肤毒性发生机制 EGFRI可导致p27、KRT1、STAT3上调使基底细胞生长停滞或过早成熟分化并中性粒细胞释放,中性粒细胞释放某些酶导致角质细胞凋亡凋亡细胞积聚在真皮层下,导致皮肤进一步损伤,最终形成了触痛、丘疹脓疱和甲沟炎。凋亡细胞细菌繁殖从而加重炎症反应 皮肤毒性 手足综合征专用分级标准 手足综合征 化疗药物所致手足综合征 靶向药物所致手足综合征 靶向药物所致手足综合征 靶向药物所致手足综合征 皮肤毒性 皮肤毒性 临床情况 吉非替尼:皮疹47% 3级:4.2% 厄洛替尼:皮疹75% 3级:4.8% 范德他尼:皮疹29-50% 光照部位更明显 索拉非尼:皮肤毒性42% 用药两周内, 400mg以上,皮疹和手足皮肤 反应,3级手足皮肤反应6% 皮肤毒性 临床情况 拉帕替尼:皮肤毒性30% 帕尼单抗:皮肤毒性90%,红斑65% 痤疮样皮疹和瘙痒57% 脱发25%,皮肤干裂20% 皮肤毒性 皮疹与药物剂量及疗效关系 皮疹发生、严重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 皮疹发生、严重程度与临床获益有相关性 西妥昔、帕尼单抗、厄洛替尼较肯定 吉非替尼、拉帕替尼意见不一致 索拉非尼皮损可能为MRCC独立的预后 皮肤毒性 皮疹与疗效关系可能解释 EGFR基因第一内含子的CA序列具有多态性,CA重复序列结构的缩短往往与EGFR基因高表达呈相关性,而皮疹的发生率在短CA患者较长CA患者高(61%vs17%) 胃肠道反应 临床表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