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华医药.doc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医药与健康之路笔记2015.5.27 急(危及生命的)则治其标(疾病产生的症状),缓(不危及生命的)则治其本(疾病根本)。治疗中风: 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通经络)、葛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缓解脑血管痉挛)、半夏(化痰、降逆、止吐)、蜈蚣全虫。 痰 、瘀、毒易生癌。体虚生湿,加火,防脾虚和过食生冷,情志上郁结 ,劳逸结合。月经量少的,别吃凉别熬夜,喝红糖(益气缓中止痛活血化瘀)姜水(祛寒发散)加山楂 。 汤药治失眠 好强,偏急,追求完美:肝郁,肝阳上亢,即伤脾。胆虚,痰热,上扰后失眠。心开窍于舌。温胆汤、加黄连(清心火 ,痰火内生) 胆胃不和痰热内生: 半夏12克,竹茹12克,枳实12克,茯苓15克,陈皮9克 炙甘草5克,生姜; 加黄连 对头痛、失眠、心悸、胃痛等适合; 加炒栀子、淡豆豉各10克、远志12克,祛痰开窍宁心安神; 加石菖蒲 胆南星 蝉蜕各15克 磁石30克,7剂水煎 每日1剂 治耳鸣失眠 14剂后鸣叫停。 半夏 枳实 竹茹 炙甘草 陈皮 生姜 六味 虚减竹茹 加熟地、人参 、五味子 、枣仁、 远志。 寒则加大生姜、陈皮量;热者加黄芩、黄连。 1、 心火上炎型失眠:入睡难,爱做梦,青年人多见,舌边尖红,易生疮。点刺舌尖出点血或咬舌尖、舌边,泻心火。 2、心胆气虚式失眠:烦、焦虑紧张、没有安全感、心胆气怯、神不归舍。用吴茱萸 夜交藤 香附 香油 姜汁贴肚脐三天,每天3—4小时。 3、痰热扰心型失眠:入睡难、噩梦多、三年以上、头痛口苦等症状、从头到脚不舒服、舌淡红、苔黄腻、舌体大、滑数脉。耳朵神门穴治失眠多梦,耳穴压豆,王不留行籽贴丁。 梦沉重压抑悲伤,健忘头昏心慌,是心脾两虚,舌体胖大,边有齿印,淡红。用归脾汤: 归脾汤:黄芪 党参 炙甘草 当归 龙眼肉 酸枣仁 茯神 远志 木香 姜枣 白术 熬汤,健脾养心,药渣干燥后做枕头 ,脚内踝上的三阴交安神助眠 交泰丸:黄连(大量)、肉桂(小量)外加百合、地黄,去心肾火,肾火上攻心脏导致失眠用。 肾俞、命门 、关元 参类补肾气好:人参(温性)西洋参(偏凉)疲劳倦怠、气虚欲脱需大补元气,用人参汤,独参汤大补元气,益气摄血。人参生晒加工补气效果好;熟后晒干叫红参;煎服人参要单煎、兑服 六味地黄丸—补肾阴 、 金匮肾气丸—补肾阳 无比山药丸—健脾益肾角度补,中老年人补肾气用,强筋骨 右归丸补肾阳加滋补肾阴的;左归丸补肾阴加滋补肾阳的。 清明养肝调情绪:两乳之间正中的膻中穴、脚丫大与二之间的凹陷处太冲穴,刺,调节打嗝;开弓拉箭、伸懒腰。 艾灸补肾气:足三里、关元、神阙穴(肚脐) 腰膝酸软 脾虚的按压太白穴(脚内侧中间)、足三里,减少溏泻、脏下垂。 胃气上升导致恶心呕吐、胃气上逆可用 香砂养胃丸 焦三仙:焦麦芽(去淀粉积)、焦山楂(肉类)、焦神曲 各取5克,开水泡,15分钟后喝,消食化积。脾虚少用山楂,山楂活血。 炒面粉:助消化、大便成形。锅巴:消食。大麦茶:带壳的大麦仁,炒后沏水喝。 吃多了也不胖的:脾气弱,直肠子,不消化。 流口水也是脾气虚。健脾丸,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 胃强脾弱:胃火盛,吃多就饿,泄胃热, 用竹叶石膏汤、清胃散,都清胃热。 肝对脾气的影响大,疏肝健脾,适于肝郁脾虚者 逍遥丸:月经不调、头晕眩、胸协胀痛、食欲不振 积食后不吃饭,引起发烧,病程不太长,儿科中药代茶饮方子是:焦山楂(消肉食)、炒莱菔子(顺气降气消食止咳化痰)、炒神曲(全麦粉与药发酵后 消食)打粉,用布袋盛,开水泡喝,好喝。量不限,可加点蜂蜜,酸甜。 养肝茶:枸杞(养肝)、霜桑叶(清肺润燥平肝明目)、栀子(清热泻火凉血通便、清三焦之火)、菊花(含苞未放的)加一片柠檬、冰糖。解心烦、清心火:栀子+豆豉 是安眠药。 固表防感冒:玉屏风散。 根茎类打碎后煮 腹式呼吸,放松站立,15秒1次,20下。 受凉肚子疼,一窝风 揉50次。手上推,小儿百脉汇于掌(3~6岁效果好)。黄色主热 白主寒。两目之间山根发青,与心肝 受惊。反复感冒九个穴位:开天门推30~50次;推坎骨30~50次;揉太阳30~50次;揉迎香30~50次;手上两个穴位,拇指腹推、无名指腹旋推(补脾肺)300~500次;肚子摸腹顺时针3分~5分钟轻摸;捏脊5~7次 以红为度是补;拿风池。 心经有热,小儿夜哭发烧,拉肚子,夜不能睡:伤食受惊 良方:米汤水加盐和牛奶、贴敷、按摩;米50克、盐、牛奶,一瓶盖2、5克盐的四分之一量。秋冬季腹泻多是轮状病毒。大米:温中益气,养胃和脾,除湿止泻。小米:胃热消渴,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