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谏伐匈奴书》北京版知识精讲.docVIP

高一语文《谏伐匈奴书》北京版知识精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谏伐匈奴书》北京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诈术取事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不会厌恶率直的进谏以使自己的视野开阔忠臣不会为了躲避重罪敢于直言进谏因此不会有遗漏的策略功业流传百世现在我不敢为了逃避死亡而隐瞒忠心所以来献上愚昧的计策希望陛下赦免我的罪过并稍微思考《司马法》说国家即使大如果好战也一定会灭亡天下即使平安忘记战争也会灭亡天下已经平定天子英明春秋狩猎诸侯春秋练兵以此来不忘记战争况且愤怒的人是违背道德的武器即是凶器争夺的人没有好下场古代的君主一旦发怒一定会有伤亡所以圣明的君王会慎重行事只顾战胜而用尽武力的人没有不后悔的秦始皇凭借战胜对手的威武,蚕食天下,吞并各个交战的国家,统一天下,其功业可与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相同。但他一心取胜,不肯休止,竟想攻打匈奴。李斯劝谏说:不可以攻匈奴。匈奴没有固定居住的城池,也无堆积的财物可守,到处迁徙,如同鸟儿飞翔,难以得到他们加以控制。如果派轻便军队深入匈奴,那么军粮必定断绝;如果携带许多粮食进军,物资沉重难运,也是无济于事。就是得到匈奴的土地,也无利可得,遇到匈奴百姓,也不能役使他们加以守护。这并非是为民父母的君王所应做的事。使中国疲惫,而以打匈奴为心情愉快之事,这不是好政策。秦始皇不采纳李斯的建议,就派蒙恬率兵去攻打匈奴,开阔了千里土地,以黄河为国界。这些土地本是盐碱地,不生五谷。这以后,秦朝调发全国的成年男人去守卫北河地区。让军队在风沙日晒中呆了十多年,死的人不可胜数,始终没能越过黄河北进。这难道是人马不足,武器装备不充裕吗?不是的,这是形势不允许呀!秦朝又让天下百姓飞速转运粮草,从黄县、腄县和琅邪郡靠海的县城起运,转运到北河,一般说来运三十钟粮食才能得到一石。男人努力种田,也不能满足粮饷的需求,女子纺布绩麻也不能满足军队帷幕的需求。百姓疲惫不堪,孤儿寡母和老弱之人得到供养,路上的死人一个挨一个,大概由于这些原因,天下百姓开始背叛秦王朝。待到汉高帝平定天下,攻取了边境的土地,听说匈奴聚积在代郡的山谷之外,就想攻打他们。御史成进谏说:“不可进攻匈奴。那匈奴的习性,像群兽聚积和众鸟飞散一样,追赶他们就像捕捉影子一样。如今凭借陛下的盛德去攻打匈奴,我私下里认为是危险的。”汉高帝没接受他的建议,于是向北进军到代郡的山谷,果然遭到平城被围困的危险。汉高帝大概很后悔,就派刘敬前往匈奴缔结和亲之约。这以后,天下人民才忘记了战争的事。 译文:所以《孙子兵法》上说:发兵十万,每天耗费千金。那秦朝经常聚积民众和屯兵几十万,虽然有歼灭敌军,杀死敌将、俘虏匈奴单于的军功,这也恰恰足以结下深仇大恨,不足以抵偿全国耗费的资财。他们走到哪里偷到里,侵夺驱驰,为此为职业,天性本来如此。所以上自虞舜、夏朝、商朝和周朝,本来都不按法律道德的要求来督导他们,只将他们视为禽兽加以畜养,而不把他们看作是人类。上不借鉴虞夏商周的经验,下却遵循近世的错误法,这正是我最大的忧虑,百姓最感痛苦的事情。况且战争持续一久,就会发生变乱;做事很苦,就会使思想发生变化。这样就使边境的百姓疲惫愁苦,产生背离秦王朝的心情,使将军和官吏们相互猜疑而与外国人勾结,所以尉佗和章邯才能实现他们的个人野心。那秦朝的政令所以不能推行的原因,就是因为国家大权被这两个人所分的结果,这就是政治的得和失的效验。所以《周书》说:国家的安危在于君王发布的政令,国家的存亡在于君王用什么样的人。希望陛下仔细考虑这个问题,对此 【试题答案】 1、答案:(1)推恩分弟子 (2)谏豪桀迁茂陵 (3)立卫皇后出力 (4)累收赂金 (5)执意置朔方 (6)置齐王以死地 (7)做齐相羞众人 (8)赵王阴告偃 (9)公孙弘谏诛偃 (10)偃死孔收葬 2、答案:“从”通“纵”;“内”通“纳” 3、答案:(1)实不劫齐王令(之)自杀(齐王)(省宾语) (2)(尔)毋复入偃之门(省主语) (3)上欲勿诛(之)臣(省宾语) (4)臣结发游学(于之)四十余年 (介宾短语) 4、答案:(1)乃遂族偃(名词作动词,灭九族) (2)内实京师(使动用法,使……充实) (3)广中国(使动用法,使……广) (4)以地侯之(名词作动词,封侯) 5、答案:B(偏爱) 6、答案:C(符合国君的心意) 7、答案:D①正直 ②通“只”只是 ③推举 ④举动 8、答案:B,这是杜正伦的话,意思是说国君的每一句话对圣德都有影响,不能说错话 9、答案:A(不要辜负唐太宗的举荐) 10、答案: (1)所以就暂时让你离开我的身边而去辅助太子。 (2)希望他害怕,或许反而有好处。 附:参考译文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杜正玄、杜正藏都考上了秀才。在隋代,考取秀才的一共才十几个人,而杜正伦一家就出了三个秀才,很为当时的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