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艾的文化记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田艾的文化记忆 ——融在舌尖也容在指尖的乡间美食 快过年了,在湛江的许多城镇乡间,做田艾成为红红火火的新年一景。 出人意料的是,小小田艾竟然登上大雅之堂——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是湛江第一个食品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呢,消息传来,令湛江饮食界为之振奋。湛江田艾以其悠久的历史、优良的品质,远销全国各地以及海外,湛江田艾文化也随之远播四方。 独特气候 在粤西,以湛江为核心的雷琼火山构造的地质和热带北缘的滨海沉积新垦区出产的野生田艾,品质最好,是天然野生田艾质量最优的核心产区。 湛江特有的地理环境,属于北半球热带的北缘地区,夏天干旱炎热,日照时间长,雨水充沛;中国热带面积包括雷琼、三沙和云南腾冲在内,不足国土10%,湛江是大陆唯一的热带海岸,约占热带面积十分之一;九成以上的土地,是由雷琼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历经亿万年风化而成,土地肥沃,最适宜田艾生长,造就了地球上最奇妙、最特殊的生物群落——野生田艾。粤西夏季特别酷热,历史上是瘴气肆虐之地。经过无数次的实践,艾草终于被先民用作充饥、排毒的食品;由于艾草的特殊气味,可以驱除蛇虫鼠蚁,又被用作辟邪避瘴之物,渐渐地就进入了祭祀的领域;而且田艾是在稻谷收割后才长在禾田上的,到清明前后春耕生产便枯萎,它并不与禾苗争抢地盘,从这个意义上说,田艾就是禾田的幸运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热带、滨海、火山,低海拔、高气温、盐碱性水质,加上瘴雨蛮烟,需要补充田艾食物才能维持正常的人体排毒需要。因此,誉满天下的田艾食品出于粤西。 湛江人对田艾的认知、采用、入药、膳食,由来已久。湛江阿婆田艾,源自清末老字号“黄氏艾”铺,由宗亲黄葵龙先生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创立,选用本地优质的田艾,用传统方法,并根据民俗“药食同源”的原理,配有助消化、增进食欲的花生、芝麻、椰子丝等调料,采用独创的制作技艺,其独创的“黄氏田艾”口感柔软,鲜香不腻,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在当地小有名气。由三代传承人梁治娟主持改良,经四代传承至今,开发出阿婆田艾食品系列产品,包括田艾、田艾年糕、田艾汤圆、田艾粽、田艾饼等,这些食品都是阿婆食品公司所独创,深受市民青睐。 黄氏艾从创始承传四代至今,由当初只有田艾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拥有田艾糕田艾汤圆、田艾粽、田艾饼、鸡屎藤糕、等一系列品种,通过真空包装,产品远销国内外。近年来,成立湛江市阿婆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注册商标,多次参加湛江市旅游美食节,获得“湛江市八大特色传统食品”称号,连续四年被评为“诚信经营户”,至今成为湛江市一个响亮的特色美食品牌。 湛江阿婆田艾食品在南粤饮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一页,在倡导健康饮食的现代化的今天,阿婆田艾食品这个有百年历史烙印的老店企业翻开了新篇章,将延续着自开宗创流以来的传统工艺和传统风味,继往开来,锐意创新,不断开发更多更好的田艾食品,让更多的消费者共享湛江阿婆食品的最新科研成果。 历史渊源 湛江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强,十分适宜田艾草的生长。早在二百多年前,湛江就已有闻名南粤的田艾。晋朝时葛洪的《西京杂记》中就有“艾子”的记载。就连比邻的韩国,在《三国遗事·驾洛国记》一书中,也有“艾饼”的记载。明朝《本草纲目》中,将田艾叫“清明菜”,又叫“寒食菜”,亦名佛耳草,鼠曲草,白芒草、黄花曲草等。清明菜春后一小篼一小葩地散落在山野间,状如缩小小的玉兰,白中蕴碧,厚实的叶面上像有一层淡淡的绒毛,摸一摸有金丝绒般的手感。民间常于清明前后采摘嫩苗煮熟,揉入米粉中做糕,香糯可口。 田艾文化,是农耕文化中稻作文明的衍生物。而田艾,最初是作为祭祀供品出现在原始部落文化意识形态层面上。在粤西的农村,每年“二月二”、正穷节、起祓、清明、七月十四中元节、冬至等节庆场合,以田艾作为祭祀供品,用于敬祖宗、祭天神、拜地神,祛邪气,祈求天地神降福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小小田艾,凝聚了人间最美好而又最朴实的愿望。 处于热带北缘地区的湛江,天气火热,缺少河流,田地干旱,往往元宵节过后便闹饥荒,穷人口粮短欠,各家各户都以采摘田艾作为杂粮,做田艾充饥。艾,寓意“挨”(做苦力)。此外,艾草既能祈福,又可辟邪,自古以来入伙、生日、吉庆、丧事等,都以点红的田艾为祈祷,或者手工捏造成寿桃型、双喜临门型、小鸡跪拜型等。加上田艾具有独特风味,且有消腻作用,富裕人家正月新春时节总会多吃了一些大鱼大肉等油腻食物,希望消腻开胃,也喜欢吃田艾调剂一下肠胃。因而,粤西地区做田艾普遍盛行,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湛江阿婆田艾食品由黄葵龙(1882~1950)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创立。清咸丰年间,广东廉江石城镇田疗乡田垌仔村有个年轻人,名叫黄葵龙,因家境困难,十四岁出来县城学艺,在廉江墟上的吃铺做小伙计,他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黄葵龙做田艾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