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实验室诊断学1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病原学检查 掌握: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熟悉:感染性疾病病原学实验诊断及抗生素治疗的主要实验室监测方法 了解: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性,现代感染的类型和病原微生物的变迁 病原体检查的作用 1.感染性疾病的明确诊断 2.通过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病原体监控和耐药性监控 第一节 标本采集、运送和检查方法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采集标本注意点: 1.标本容器必须无菌或清洁容器 2.选择最佳时间采集标本,在抗菌药物使用前 3.获取标本时,须严格无菌操作 4.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实验室 ㈠血 液 发热初期和高峰期采集 抗菌药物治疗前 成人每次10-20ml,婴幼儿1-2ml 标本不用抗凝剂 24小时内,可在不同部位采血3次 ㈡尿 液 无菌采集清洁中段尿 导尿或膀胱穿刺获得 ㈢粪 便 取含脓、血或粘液粪便置于清洁容器内 排便困难者或婴幼儿可用直肠拭子 对传染性腹泻须三次送检 ㈣呼吸道标本 1.痰:⑴自然咳痰法 ⑵气管镜采集法 2.鼻咽拭标本:同痰标本用清水漱口后采集 ㈤脑脊液与其他无菌体液 脑脊液标本应立即保温送检 胸腹水等体液标本应抽取2-5ml送检 ㈥泌尿生殖道标本 性传播疾病取尿道口分泌物、阴道宫颈口分泌物 生殖道疱疹常穿刺取疱疹液 ㈦创伤、组织和脓肿标本 开放性脓肿:无菌棉拭采集脓液 封闭性脓肿: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取 二.病原体检查的基本方法 1.临床标本细菌检验一般程序 一般程序 2.病原体诊断的基本方法 直接显微镜检测(microscopic examination) ⑴染色标本检查法: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 ⑵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悬滴法和压滴法 2.病原体诊断的基本方法 病原体分离培养(isolation and culture)和鉴定(identification) 培养基选择 生长条件:一般大气条件 厌氧条件 微需氧条件 2.病原体诊断的基本方法 鉴定技术: 生化鉴定 血清学鉴定 数码鉴定 自动化鉴定 2.病原体诊断的基本方法 血清学诊断:查特异性抗体——肥达氏试验 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检测 病原体核酸检测:查特异基因片段DNA/RNA——PCR、DNA探针杂交技术 第二节 细菌耐药性检查 一.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AST) 1.定义:对敏感性不能预测的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选择治疗药物和了解区域或医院内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有助于临床经验性治疗选药。 一.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AST) 2.常用敏感性试验方法 ⑴手工试验:①K-B纸片琼脂扩散法 结果表示:S-Susceptible I-Intermediate R-Resistant ②稀释法(MIC) ③Etest ④联合药敏试验 一.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AST) ⑵自动化仪器 Vitek,Microscan ⑶分子试验 PCR直接检测mecA基因 ⑷补充试验 Nitrocefin 一.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AST) 3.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抗生素剂量关系 敏感(S)——一般剂量有效,推荐使用该抗生素用于临床治疗 中介(I)——大剂量有效,提示药物MIC接近体液或组织可达到药物浓度 耐药(R)——大剂量无效,即常规用药剂量不能达到MIC 一.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AST) 4.K-B纸片扩散试验的影响因素 琼脂厚度 与抑菌圈直径成反比 菌液浓度 与抑菌圈直径成反比 药敏试纸 含量–与抑菌圈直径成反比 保存温度–20℃,使用前室温平衡 30min后开启 湿度-密封容器,硅胶防潮 NCCLS标准 培养种类(MH),厚度(4mm) 接种量(0.5MF) 选药标准,判读标准,质控标准 质控参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5923 大肠埃希菌 ATCC 25922 铜绿假单胞菌 ATCC 26853 二.耐药机制及耐药性监测试验 1.耐药菌株: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质粒介导的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 多重耐药的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