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专本辅导之《论语》《孟子》.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 一、选择题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 A: 《庄子》 B: 《论语》 C: 《孟子》 D《韩非子》 孟子和孔子同属( )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名家学派 下列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 A: 孔子和孟子 B: 庄子和老子 C: 荀子和韩非子 D: 孔子和老子 《史记》是一部( ) A: 纪传体断代史 B: 纪传体通史 C: 编年体通史D: 国别体断代史 《刺客列传》选自( ) A: 《国语》 B: 《战国策》 C:《史记》 D: 《左传》 《杂说》写作的朝代是( ) A: 明朝 B: 清朝 C: 汉朝D: 唐朝 二、填空题 中国古代被人称着“体大而思精”阐述文学理论名著是 的《 》。 “知音”一词出自《 》,这部书共有几篇组成。 就文体上来讲,《兰亭集序》是一篇“ ”,他由东晋书法家 撰成。 “陈思”是指的三国著名诗人 。“屈平”是指 。“夔旷所定”中“夔旷”是什么意思? “操千曲而后晓声, 。” 刘勰提出的六观是指: 白居易的文学思想可以概括为“ , ”。 李贽提出了“巧夺天工”的观点,司马迁则有“发愤著书”的观点。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的思想是由 在他的《 》一文中提出的。 《庄子·秋水》 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 和 。 在古诗文中“渔父”往往有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污的意思。 刺客列传知识点梳理 一、翻译 1、翻译: (1)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 (2)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3)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刚才我跟他讨论剑术,他说了我不满意的话,我眼睛瞪了他。) (他当然要离开的,我刚才用眼睛震慑了他。) (荆轲默默地逃走,以后就再也不见面了。) “众人皆醉我独醒”出自《 》。 《陶庵梦忆》的作者是 ,“陶庵”是指 。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出自 的《 》,该文章就体裁来说是 。 2、翻译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怎么可以因为受了欺侮的怨恨,就想去触犯秦国的逆鳞呢!) (2)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那樊将军在天下困厄时,投靠到我这里来,我到底不能因为强秦的威胁,就牺牲我所同情、怜惜的朋友,撵他到匈奴去,这本是我生命结束时才能做的是事了。) (3)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 (希望借太傅的介绍,能够认识田先生好吗?) 3、翻译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 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我自以为和您不是外人,就把您介绍给太子了,希望您到宫里去拜见太子。) (年高有德行的人所做的事,是不能使人家怀疑他的。) (做了事却使人家怀疑他,就不是有节操的侠客了。) (不把天下所有的土地完全并吞,不使天下所有的国王完全臣服,它的野心是不能满足的。) 4、翻译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如果现在就去,却没有使他信任的东西,那么秦王还是没法挨近的。)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现在就这样前往却不能达成任务回报的,才是无用小子呀!)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狠毒了。) 5、翻译 (1)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秦舞阳脸色都变了,非常害怕,群臣感觉他奇怪。) (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便倚靠着铜柱笑,双腿张开,坐在地上大骂道:“事情所以不能成功,只因为想活捉胁迫你,好得到你退还诸侯土地的诺言,来回报太子。”) (3)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不怡者良久。(于是左右的人上前杀了荆轲,秦王心里不愉快了很久。) 6翻译 鲁勾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 太史公日: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二、文言现象梳理 1、一词多义: 其先

文档评论(0)

pep2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